談談古建筑風水中陰陽相輔的觀念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陰陽互補、陰陽道德的概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般來說,更正式的官方建筑和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宮殿、寺廟、陵墓、官方政府和城門,一般嚴謹、高大,相對陽剛;住宅建筑,一般靈活、謙虛、自然,相對柔和。
從地域上看,北方建筑陽剛之氣較重,南方建筑陰柔之氣較強。如江南農村住宅,多樸素自然,白墻青瓦,依山傍水,與幽林曲溪自然融化,親切、美麗、含蓄。同一個建筑單位或建筑群,也有陽剛陰柔之美的對比。
從北京紫禁城的角度來看,一般都有陽剛之美,與左右配殿相比,三大殿前陽剛,后陰柔,與皇家花園相比,前陽剛,后陰柔。
北京故宮以乾清門為界的前后睡功能劃分,體現了陰陽平衡的理念。外朝為陽,三大殿氣勢恢宏,極具陽剛之美。它的建筑基多為陽數,即奇數,如三大殿、五重門、九開間寬、五開間深、三層臺基等。
內庭為陰,布局精致,體現了柔和之美。它的建筑基礎大多是陰數,即偶數。例如,東西合六宮,左右合十宮。在乾清和坤寧之間,還有一座交泰殿,突出了陰陽交泰與乾坤相連的風水主題。
從左右分區來看,整個故宮也是一條中軸線,分為東陽、西陰兩半(中國住宅以南為吉,所以左為東主陽,右為西主陰),太子為陽。因此,供其日常生活和學習的文華殿和南三所都建在東面。歷史上俗稱東宮太子,也遵循這一原則。后妃是陰,他們住的壽安宮和慈寧宮都建在西面。
一般認為建筑為實屬陽,庭院為虛屬陰;室外為陽,室內為陰;石土為陽,陰;水為陽,山為陰;南為陽,北為陰;高為陽,低為陰;陽光直射空間為陽,陰面空間為陰;地上為陽,地下為陰。陰陽相生,陰陽和諧的觀念在中國古建筑中無處不在。在建筑選址方面,一般認為背山面水比較好。山為陰,水為陽。背山面水的場地給建筑提供了陰陽相生的環境。相對而言,庭院場地為陽,樹木為陰。
在場地設計方面,中國古代建筑一般將建筑、園林或庭院融為一體;建筑為陽,園林、庭院、天井為陰;在庭院中,我們通常喜歡種植樹木和花卉。在古代園林設計中,太極圖經常被模仿,地面為陽,水面為陰,呈現陰陽交、陰陽平衡的狀態。
古人認為方向有主從,可分為陰陽。與南北相比,北是尊重。古代首都一般建在北方,所謂面南為帝。明朝開國時,首都建在南京,很快就搬到了北京。陰陽與尊卑思想,結合陽光的特點,使建筑朝北朝南成為古建筑的普遍要求。
古人認為奇數是陽,偶數是陰。古建筑通常遵循這樣的陰陽數學。例如,紫禁城內城門配置,南三門,南奇數,陽;北兩門,北偶數,陰。另一個例子是中國古塔,認為天空在上面,所以建筑層數應該與天數相匹配,即奇數;地下是方形的,在下面,所以平面形狀應該與地數相匹配,即偶數,塔的平面是偶數邊形,如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