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家具-那些有趣的名詞
家居陳設是創(chuàng)作古代題材作品不可避免的領域。我們以《中國古代家具圖史》中提到的一些名詞為例,用圖片還原我們經(jīng)常遇到的名詞。
卷草紋
卷草圖案是傳統(tǒng)家具中最常用的裝飾圖案之一。事實上,它并不是指特定的圖案,而是指所有以花卉和植物為原型或局部以花卉和植物為原型的圖案。枝葉卷成花的圖案可稱為卷草圖案。除了家具、器皿和工具外,還有卷云圖案。
壺門
《維摩演教圖》
壺門是傳統(tǒng)家具坐具或床上常見的鏤空圖案。在形成垂直和坐的習慣之前,中國傳統(tǒng)家具中的床和坐通常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出于美觀、輕便、節(jié)約木材的考慮,四面將鏤空成各種圖案。因此,壺門的形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外,蓮花和靈芝也很常見。壺門的形狀之所以成為主流,是因為古代對佛教的尊重,壺門的形狀恰好是佛教須彌座中常見的圖案,可以突出用戶的榮譽,延續(xù)到明清。
拖泥
《北齊校書圖》
拖泥,顧名思義,是指貼在地上的家具框架或梁,從商周到明清在中國家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唐宋以前相當一部分中國傳統(tǒng)家具重力主要以表面為支撐,而不是腿,許多床、床腿實際上是中空后的邊緣,所以會有一些邊緣貼在地上,被稱為泥,即使坐著的習慣形成,鏤空的表面很少得到支撐,拖泥的形式也得到了保存。
牙條
牙條這個名字再形象不過了。如果把床的空的一面當成張開的大嘴,頂部的木頭相當于牙齦。有趣的是,古人喜歡把這塊木頭雕刻成鋸齒狀,更像牙齒,既增添了興趣,又增強了加固效果。但是,如果頂部的邊緣不完整,只有局部存在于夾角處,才會變成牙齒。
柵欄腿
漢武大帝
在形成垂直坐著的生活習慣之前,四條腿的家具并不常見。除了上面提到的鏤空表面作為支撐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圍欄腿,即一排腿形成圍欄。特別是在分食時代,它被廣泛應用于桌子上,在古裝劇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
羅鍋撐
羅鍋支撐幾乎是明清家具時代最具特色的家具部件,因為在這一時期,家具的重力支撐作用基本上取決于腿。為了進一步加固,將在兩腿之間添加根支撐木。如果它與支撐木直,則稱為水平支撐。如果它與支撐木在中間鼓起,就像駝背一樣,它被稱為羅鍋支撐,有時在牙條或臺面與支撐木之間繼續(xù)使用短垂直條進行加固,這些短豎條被稱為矮老。
馬蹄足
單純用幾根木條作為重力支撐的家具,似乎很少進入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的青眼。在逐漸取代各種鏤空的箱式坐具床后,工匠們開始在家具的腿腳上下功夫。有內翻和外翻,包括方腿、圓腿、三彎腿、劍形腿、云紋腳、瓶形腳、如意腳等。當然,最典型的是鼓腿彭牙內翻馬蹄腳,這在羅漢床很常見。
乳釘
乳釘,一個現(xiàn)在聽起來又臟又形象的部分,在古代家具中相當常見。這種鼓鼓的小拉拉風格最早出現(xiàn)在青銅或玉器上,一種是感受生命的意義,另一種是代表天空中的星星。
承塵
灰塵可以追溯到漢代。漢代的建筑沒有平棋或后世的天花板。為了防止灰塵污染,經(jīng)常在屋頂上掛一個框架,并附上一個窗簾們稱之為灰塵。灰塵可以用來防塵,也是一種裝飾。即使后世有天花板,灰塵也不會消失,而是會轉移到床上,成為架子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