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墻錦繡-中國傳統建筑影墻(1)
陰影墻,又稱照墻,在古代被稱為小墻,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用來阻擋視線的墻。陰影墻可以位于門內或門外,形狀有一個字形、八個字形等,通常由座椅、身體、頂部三部分組成。
今日小編和大家一起去看了30座中式影壁。有沒有你去過,卻忽略了?
1.北京北海影壁/元
北海元代影墻是用火山巖雕刻而成,顏色為深赭色,類似鑄鐵,因此被稱為“鐵影墻”。影墻中心是一個巨大的“貪婪”野獸形象,憤怒。影墻原位于一座古廟前,后移至五龍亭附近。
2.山西大同九龍壁/明明
大同九龍壁建于明洪武25年(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單面墻。整個龍壁長45.5米,高8米。九條龍都是用高浮雕制成的,在洶涌的波濤中翻騰,生動活潑。
3.湖北襄陽襄陽王府綠影墻/明明
襄陽王府建于明正統五年(1440年),后來被破壞,只保存在墻上。綠色陰影壁長26.2米,高7.6米,厚1.6米。陰影壁為三滴水式,中間高寬,兩端相對較短。它的墻頂、柱梁、框架和須彌座用榫卯連接起來。中間刻有“二龍戲珠”圖案,周圍有99條精雕小龍,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龍壁。
4.河南衛輝比干廟影壁/明亮
比干廟是廟墓統一的重要建筑群。據《尚書·武成》和清乾隆時期的《祁縣志》記載,墓是周武王封的,北魏孝文帝因墓建廟。現有建筑是明清時期重建的。影墻位于山門前,中央由24塊高浮雕綠色琉璃磚燒制的花卉圖案組成。
5.山西大同觀音堂三龍壁/明
三龍壁位于大同郊區觀音堂山前。龍壁高6.68米,長11.7米,墻體兩側各有三條龍。中間坐龍略小,北龍壁兩側雕刻龍,南龍壁兩側雕刻龍。觀音堂建于遼朝,明宣德和萬歷兩次重建。根據龍壁的形狀和生產工藝,它應該是萬歷重建的作品。
6.山西大同興國寺五龍壁/明明
五龍壁原位于大同市南門外興國寺山門前,1980年移至善化寺保存,2009年移至寺前廣場。影壁高7米,長19.9米,全身鑲嵌彩色玻璃,下筑須彌座。
7.山西長治居寨玉皇觀影壁/明明
居寨玉皇觀位于長治縣陰城鎮居寨村。中軸線上有一堵巨大的影子墻,主要是黃色和綠色的玻璃,屋檐下有一個斗拱。墻的中心采用了高浮雕技術,幾條龍栩栩如生,在其中漫步。
8.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四龍壁/明
影壁位于端門外,下束腰壺門,墻面、瓦頂均鑲嵌琉璃。影壁高6.5米,長13.06米。
9.陜西韓城文廟五龍壁/明
韓城文廟現有建筑22座,是陜西省最完整的文廟。現在的文廟是明洪武四年(1371)在元代舊址上重建的,是前廟后學的格局,后代都有修繕。五龍壁位于文廟南端,雕刻精美,兩側有磚鯉魚戲浪,意為“龍魚河圖”。
10.陜西韓城東營廟三龍壁/清
韓城東營寺建于明朝,現有建筑為清道光時重建。它是一座集三廟為一體的古建筑,主要建筑為關帝廟。在東營寺山門的右側,庭院外南北有一座精致的三龍琉璃影墻。韓城古建筑中的影墻特色鮮明。無論龍鳳形狀如何,外面都有圓形、方形或異形框架。
11.遼寧撫順永陵啟運門兩側云龍袖壁/清
永陵位于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部,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初稱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改名永陵。
啟運門兩側的耀墻中間鑲嵌著“五彩云龍”袖壁,不同于清代其他陵墓的琉璃龍壁。這里的龍壁是用陶土燒的,說明它簡單無華。
12.山西介休后土廟樂樓的影墻/清
介休后,土廟規模宏大,中軸線上有四個庭院。有十多個宮殿和亭子。幾乎所有的屋頂都是玻璃做的,華麗而華麗。樂樓兩側有一座磚影墻。影心部分用黃綠色琉璃雕刻,山石流云,中間躺著麒麟。
13.遼寧沈陽福陵影壁/清
福陵位于沈陽市東部,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皇后葉赫那拉的陵墓。福陵大明樓后面,有一座新月城,中間有一面琉璃影墻。影墻底座、壁心和屋檐最初鑲嵌著琉璃。現在只有黃色琉璃瓦屋頂、影心和四個岔口保存完好。中央盒子上有11朵寶花,非常精致。
14.北京故宮寧壽門八字墻影墻/清
寧壽門位于皇極門北側,是寧壽宮建筑的第二道宮門。清乾隆時期寧壽宮改造時,門制按乾清門制度改造,門名依舊稱。門的兩側是八字形琉璃影墻,墻的中心和岔口用琉璃花裝飾。花形自然,構圖飽滿,色彩艷麗。
15.青海黃中塔爾寺磚雕影墻
塔爾寺位于青海省黃中區魯沙爾鎮西南角的蓮花山。它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廟之一。其建筑風格融入了甘肅臨夏磚雕藝術,在門楣、影子墻、墻壁上刻有鮮花、動物等,使塔爾寺具有藏漢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