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室內家具——關于屏風的知識
屏風最早出現在三千年前的周,當時是以天子專用器具出現,作為名位和權力的象征,在隨后的的中華歷史長河中不斷變化演繹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涵與專有價值,同時屏風也作為室內裝飾的家具形式出現,本文就以屏風的發展歷史,類別與材質,功能特點等幾方面來介紹屏風。
1、屏風的發展歷史
自古以來,我國的家具種類繁多。其中,屏風就是最為常見也是最具有特點的一種。“一通到底”是中國古代空間建筑的最忌諱的方式之一,于是屏風成為了中國傳統居室內部用于擋風的一種家具并在歷史中淵源流傳。據記載,屏風的存在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最早出現的屏風又被人們稱為“皇邸”或“斧宸”,在周朝就已經出現了,采用鳳凰紋飾彩繪的是“皇邸”,而“斧宸”則是繪有無柄的類似斧子形狀的樣式,充分體現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和太平盛世的祥和康瑞。
而出現在天子身后的御用屏風又稱為“斧”,就是典型的“權力和地位”的象征。《三秦記》中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記載著這樣一段話:“荊軻入秦,為燕太子報仇,抱秦王衣袂,日:‘寧為秦地鬼,不為燕地囚!’王美人彈琴作語,日:‘三尺羅衣何不裂!四面屏風何不越!’王因裂衣而走,得免。”所以可以推斷出,當時就屏風就已經出現并用于擺放在帝王的身后,而這些裝飾出了龍紋圖案的屏風一般都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
屏風是在漢代以后,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才開始逐漸地傳入到了權貴、官宦的家中。到明清年間,在文人墨客的家中,屏風便已隨處可見了。像文人這一類總是不參與大眾文化、孤芳自賞的人群就經常用屏風來形容自己。很久以前有一種屏風名叫素屏,是一種不施彩飾的白色屏風。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曾寫過這樣一首詩:“不文不飾,不丹不青……吾不令加一點一畫于其上,欲爾保真而全白”。白居易都以素屏居士自稱,就是利用素屏來展示他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性與品質。《西廂記》是我國知名畫家陳洪綬所繪的一副著名的插畫,其中折疊屏便是這幅畫的主體,可以看出,屏風在古代居室內的表現樣式不僅是主要的家具陳設品,還是歷代畫家所鐘愛的描繪對象。
2、屏風的類別和材質
中國古代傳統的屏風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字屏,又稱獨屏,是我國出現最早的一種屏風的形式。通常擺放在空間的入口處、末尾處或廳堂的中間位置。而另外兩類是從屏風的外觀上分類的,可分為座屏和圍屏兩類。座屏的含義通俗易懂,也就是屏風下面帶有底座的意思,用途有兩種:一是為了起遮掩視線的作用,所以放在空同較大的廳堂處;二可放在戶主的座位之后,借以其顯示高貴和尊嚴。圍屏就是無底座能折疊的屏風,常折曲成鋸齒狀用來分隔空間,并可經常變化。
還有一類就是折疊屏風,又稱之為聯屏,聯屏就是用很多個長短、大小、體積相一致的單屏連接而成的,數量都是偶數的形式,上面經常繪有生動的故事情節或裝飾花案等,在居室內起到了很強的裝飾作用。用于制作中國古代屏風的材質主要有以下幾種:漆藝材質、實木雕刻、絹素、玻璃、石材、竹藤還有鑲嵌琺瑯等等。
由于制作工藝和使用材質的不同,各式各樣的屏風也有其各自不用的個性,由玉石鑲嵌的屏風層次清晰,玲瑯滿目;由彩漆繪制的屏風色彩艷麗,璀璨奪目;由實木雕刻的屏風線條流暢,富麗堂皇。有趣的是,隨著人們欣賞的需要,座屏和圍屏的功能和作用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大的特點為了凸顯其觀賞功能大大縮小了屏風的體積,座屏縮小成了臺屏,用于擺放在幾案書桌上。而圍屏則演變成了懸掛在室內墻上的條屏,材料也從硬木、石片擴大至象牙、牛角、貝殼等等,畫面更加豐富多采,讓人倍手放置,都能自成景趣。這樣的表現形式主要在明清時期有所體現,屏風的實用性逐漸被削弱,而其在居室內的裝飾性逐漸增強。
屏風在用于居室運用中也有很大學問。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是屏風在居室內運用中最要格外注意的。如果室內空間較大可采用形體較大的座屏,較小則用器形較小的。圍屏用于半封閉間隔或彈性間隔,畫面宜采用花鳥、山水、仕女等;這樣既可以使多個相鄰的空間產生連續性和流動性,又可以給居室增添一份古樸雅致的色彩。如果居室不大,那么還是將小型的臺屏、折屏置于案頭書桌以及博古架上,畫面宜采用山水、古跡、名言等,既小巧玲琥,又增掭了書卷氣息。至于掛屏的使用,關鍵是要和室內的氣氛一致。因為無論是座屏、圍屏,還是臺屏、掛屏,關鍵在于其畫面都能讓人把玩一種目讀的獨特形式,成為一種調節情緒的良方。
3、屏風的功能特點
屏風的歷史可以說是在一直不斷地演變著,是一個從主到次的過程,最開始只是簡單的附屬品可后期逐漸演變為具有強大實用功能家具,室內的顯著位置通常可以看到它們的影子,主要起到擋風的作用,所謂"屏其風也"指的就是它,此外還有分隔空間、引導景觀和禮制習俗等作用。身為傳統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屏風,不像桌、椅、床和幾那樣直接應用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中,也不像柜、櫥、箱盒那樣直接與人的生活起居相配合,但是卻流傳至今,并且風采也是不減當年。同時,屏風也是一種兼具裝飾、美化空間的特色陳設品,作為傳統家居裝飾中極具影響力和特點的家具,充分展示出了其特有的寧靜與和諧之美。
3.1分隔空間
分割空間是屏風最原始的功能之一,同時也是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居室的空間感,在最開始的擋風和遮擋作用的目的下,人們通常在在座位和床榻的后面擺放屏風,也是將一個小范圍的圍合區域建立在整個居室空間中,這樣可以利用屏風樣式的不同和放置位置的改變使得被圍合的區域改變其朝向并大大增加了保密和隱私度,可以使空間非常容易地進行布局的二次改變。
3.2引導景觀
屏風擺放在居住庭院中的景象。古人們經常將單面屏風擺放在庭院的景觀中,為了營造出一個臨時空間,在景觀入口處放置屏風可以起到指示行人該處的交通方向的作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此外在景觀內部放置具有較強裝飾性屏風,在空間中形成了通道空間的同時采用“借景”方式與周圍的景觀相呼應。這種用途的表現形式在古典名畫中十分常見,例如在仇英的《人物故事圖冊》中就將較大尺寸的地座屏風擺放在庭院之中,目的就是起到引導作用,不只是用屏風創造出一個暫時的空間,更是利用屏風與周圍景觀可以相互交融的特點,產生了豐富的多個空間效果。
3.3陳設用具
座屏風中還有一類較為小型的,雖然現在不是很常見,但我們可以在古典名作中發現這種小屏風。這類屏風通常與青銅器、玉石等陳設品擺放一起擺放在床榻或桌案上。當這種屏風作為陳設用具時,通常做工精美,十分注重屏心的紋樣制作,便逐漸成為居住空間中十分具有人文內涵的陳設用具。
3.4禮制習俗
屏風在居室空間內的使用同時有著悠久的禮制習俗色彩,早在宋朝之前,屏風就已經成為了居室中必不可缺的裝飾家具,可充分體現出主人的權利象征和品味喜惡。例如當照壁屏風擺放在院落門口的時候、地座屏擺放在風堂屋中的時候,都是在以形制和圖畫的形式表示著該宅院或房屋的主要作用,以及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社會權威。
3.5風水關系
其實,我們在電視劇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屏風在古宅之中四處可見,屏風在居室之中的的功能無論美觀裝飾還是隔擋置物,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人都不太知道屏風在局勢風水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的主要功能與屏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阻擋室外的強大氣流,使氣流流通的速度減緩,這樣就可以與室內的氣流流速相一致,從而達到了氣場變得和諧。同理,在客廳中放置屏風也是使氣流可以繞屏風而行并減緩流速,軌跡成“S”形,這樣就形成了一股凝聚的氣流。自古以來,這設計方式非常符合好的風水布局。同時,居室屏風還可以使室內的氣流流速慢慢接近人體內的氣血運行的速度,可以使人感覺舒適愉悅從而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屏風在用于居室裝飾中是有著很大學問的。屏風的裝飾性和美化性,作為一種欣賞形式和展現藝術的模式,以規律化、寓意化的設計表現形式,給大眾帶來了對文化和藝術欣賞的滿足。屏風的整體形勢滿足了作用與樣式的結合、部分與整體的統一、簡潔與繁瑣的互補。通過精美的硬木雕刻厚的屏風,展現出了設計美學中所蘊藏的內涵與智慧,同時也承載著從古至今我國傳統古典家具工藝所流傳的欣賞風格。用玲瑯滿目的奇珍異寶或各式各樣的材料鑲嵌,以及描邊、彩繪等極具裝飾性藝術表現,給屏風等眾多古典家具賦予了強烈的色彩感和文藝感,也極大地增添古典家具的美化與裝飾性,并且展現了頗具深意的人文內涵和濃厚的的民族風情。
屏風的結構嚴謹,部件之間連接密實,堅實牢靠,部件之間結合的也十分合理,方便拆裝,而且在室內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適應上也是非常合理,同時又富有極強的裝飾性與實用性。屏風之所以擁有精巧流暢、線條柔美的造型就是因為自古流傳的榫卯結構在屏風的“身上”運用了精巧絕倫的工藝。榫卯結構具有很強的穩定性、牢固性和科學性術性,精確巧妙地連接著不同大小規格的部件,被視為古典家具部件中的“關節”。無釘無膠的純天然手工榫卯與攢邊做法,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物盡其用”的傳統造物觀。
此外,我更熱切的希望現代中式仿古家具不僅是要模仿古典的藝術表現和展示方法,更要注重屏風本身的實用性,提高舒適度,更要充分借現代藝術與設計思想的方式去發現屏風的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