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暴雨丨橘子洲頭變身“航母”,古建筑遭遇防水大考
近日,#湖南暴雨#占據了各大熱搜榜,就連曾經每年夏天毛主席都會去游泳的橘子洲頭也未能幸免,被洪水穿洲,變身“航母”。
橘子洲頭——中國第一洲
橘子洲又稱橘洲、水陸洲,洲上多美橘,故以為名。它于長沙市區的湘江中心,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長沙市的重要名勝。凌裊裊碧波上,被譽為“中國第一洲”。
史載:橘洲生成于晉惠帝永興二年(305),為激流回旋、沙石堆積而成。原有桔洲、織洲、誓洲、泉洲四島,至清時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島,“望之若帶,實不相連”。今演變成一串長島,上為牛頭洲,中為水陸洲,下為傅家洲。
相信有少人都是因為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而知道橘子洲頭的。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屢屢被淹,橘子洲頭老建筑所剩無幾
由于橘子洲位于湘江之中,交通不方便,經常會被水淹,故留存的古建筑并不多。一千多年里,有名氣的建筑有:拱極樓、水陸寺(江神廟)、裴公亭、洞庭宮等,洲上的古建筑基本都被毀于戰火。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老建筑垮的垮,拆的拆,只留下了一些遺跡在老長沙人的記憶中。
以橘子洲大橋為界點,向北有江神廟和拱極樓這兩處極富盛名的古跡,是橘子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拱極樓和江神廟原貌已毀壞,只能通過后期恢復再現,使之成為民俗古文化的重要載體。下面我們具體來說說這兩處古跡。
拱極樓——橘子洲最高的古建筑
拱極樓屹立于橘洲最北處,統領橘洲,是古時橘子洲上最高的建筑,冬天登樓可觀賞“江天暮雪”的佳景。該樓在清代被毀,現在的拱極樓是依據清同治七年《長沙縣志》的一幅圖復建而成的仿古建筑。
拱極樓與毛主席雕塑各占一端,是洲上的代表性建筑。坐北朝南,構造獨特,包括主樓、麓山在望、濤回軒、訪梅亭等,是游人登高祈福的好去處。
江神廟——橘子洲最早的古建筑
江神廟原名叫水陸寺,我國古代六朝濟應禪師所建,毀于清末,為整個橘子洲最早的古建筑。2009年建成的江神廟,實際上也是根據史上記載而設計建造的仿古建筑,它所展示的是清朝時期古建筑的風貌。從清朝至民國初年,湘江兩岸及橘子洲上的居民,每年都到江神廟燒香祈福。
江神廟東西兩側,有兩排寬敞的房屋襯托這座仿古建筑。靠西側的一排房屋建禪意生活體驗館,靠東側的一排建筑建國學館,開設傳統文化教育、書法教育以及仁義和禮義廉恥教育,教學《老子》、《三字經》和《弟子規》等,教育人從小懂禮貌、尊重人、會感恩。
防水成為古建筑保護的重大課題
橘子洲匯集中西、古今等多種文化,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它既傳承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增添現代園林的文化元素,精致的古建筑與簡約的現代景點交輝,相得益彰,是長沙的城市名片。如今被洪水穿洲,古建筑的防水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古代人民在建筑防水方面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中國古建筑在設計中,堅持排水為主,防水為輔的原則,運用了多層的防水設計手法。
很多的古代建筑都是采用古老的建筑材料修建而成,在修繕過程中,要求設計者與施工者共同研究,合理安排。一定要先對建筑物原始的防水工藝進行研究,并且按照其相關的防水層依次進行修復,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建筑物的完整而又原始的風采,同時又不失防水功能。
對于已經造好的建筑則應該加強排水改造和防水加固以保護古建筑在日后的洪水中免受災難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