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樣的常府街古建筑竟是兩江總督舊宅
常府街是南京城區內一條繁華的街道,路兩邊高樓鱗次櫛比。然而,在沿街現代化建筑背后,竟然隱藏著一座青磚小瓦、翹角飛檐的清代古建筑,這就是常府街24號古建筑。這座老房子已經被列為秦淮區不可移動文物,但其身份卻是一個謎。昨天,南京文史研究者王重陽告訴記者,他基本上弄清了這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這里可能曾是兩江總督的住宅。
繁華鬧市中的精美古建筑
從常府街上走幾遍,你都無法找到“常府街24號古建筑”,因為它藏身臨街居民樓后面。常府街北側公交車站后面,有一條小巷子,走進去,就能看到了這棟古色古香的老樓。
古建筑位于兩棟居民樓之間,比居民樓的一樓略高。古建筑為單檐歇山頂,蝴蝶黑瓦鋪面,正脊中部用板瓦直立豎排甘蔗脊,兩端作傳統“富貴不斷頭”方形回字紋飾、屋頂兩側懸山紅漆博風板和懸木魚保存完好,類似江南園林中水榭和花廳的建筑。木條紋檐板保存較好,可惜門窗多為后加,估計原為四面敞廳,現被隔成多間兩層居室,內部建有木樓梯,為多戶租客居住。
古建筑外面還堆滿了各種花草,停放著電動車,文物保護標志碑放在東側的窗子下面,不容易看到。
可以推測,在當年,這是一棟建設精美,雄偉壯麗的古建筑。而在南京城東南地區,這樣的古建筑極少,周邊和其類似的,只有文昌巷里建于清末的李鴻章祠堂了。
常府街24號古建筑大門緊鎖,里面住著幾戶人家。附近一位中年男子說,這里以前好像是一座“廟”,另一位大媽則說,民國時這里做過“跳舞廳”。
旁邊是陳立夫兄弟公館
古建筑位于常府街24號,隔壁的常府街30號,是民國時期著名人物陳立夫、陳果夫兄弟的公館。古建筑和這兩座毗鄰的民國小洋樓似乎沒有任何聯系。
記者了解到,這棟古建筑很早之前就被文物部門注意到了,以前的使用方是“南京飴糖廠”。不過,文物部門也沒有弄清楚常府街24號古宅的用途,而將其大概稱為“花廳”。2007年全國文物普查中,原白下區的文物普查名單中有這個“常府街24號古建筑”,其類別為“壇廟祠堂”,但沒有解開其身世之謎。
距離常府街24號不遠處,有一個地名“文昌宮”。清末《金陵省城勝跡全圖》顯示,當年常府街路北側的這個地方,有文昌宮、文昌閣,其西邊是“常遇春府”,東邊有“復成倉”,北邊是“傳政廳”。有愛好者推測,這個建筑可能和“文昌宮”有關。“文昌”,也就是“文曲星”,是中國神話中主宰功名、祿位的神。文昌宮就是讀書人祭拜文曲星的地方。
金陵刻經處曾設在這里
“我對這座看似奇怪的建筑做過研究,初步推測它應該是紀念清末兩江總督周馥的紀念建筑——金陵周愨慎公家祠,之前還曾經被金陵刻經處使用過!”在查閱了大量史料后,王重陽對這座古建筑的“身世”做出了判斷。
金陵刻經處現在位于淮海路,是由晚清著名學者楊仁山于同治五年(1866)創建的,是近代中國第一家由私人創辦的集經書收藏、雕刻經版、印刷及流通佛經、研究佛學于一體的佛經出版機構。
“最初的楊仁山所設刻經處并不在今址,資料記載,它曾三遷其地。”王重陽說,楊仁山最初創辦的金陵刻經處是在北極閣,后來遷至楊仁山位于常府街的家中。這個房子是楊仁山租借的原清兩江總督周馥的舊宅。周馥曾經在這里司理淮軍文案事務。1866年,周馥的兒子、我國近代著名實業家、與南通狀元張謇并稱“南張北周”的周學熙,就出生在常府街周宅。后來,金陵刻經處又搬到花牌樓附近,最終選址在延齡巷。
王重陽考證,常府街24號,其實就是當年周馥的舊宅,也就是金陵刻經處曾經租住的地方,也就是說,金陵刻經處曾設在這里。
曾是兩江總督家的祠堂
周馥,安徽至德(今屬東至)人,曾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等要職。1921年,周馥以85歲高齡病故于天津。滿清遜帝溥儀賜謚號“愨慎公”。
從“周學熙大事年表”及《周學熙自述》中,王重陽查到,“1933年在金陵常府街私宅建成愨慎公家祠。題曰至德鄉賢周公故宅,奉祀愨慎公及吳太夫人神位”。“由此可知,常府街24號最早是周馥舊宅,本來可能是花廳。周馥去世后,周家人將常府街老宅改建成了紀念周馥的家祠。”
王重陽說,南京常府街24號古建筑和晚清名臣周馥、著名實業家周學熙有關,還有可能做過金陵刻經處,但目前僅僅是區級不可移動文物,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這處古建筑展開研究,挖掘其更多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