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
當今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逐漸減小,正在向國際大同化方向發展,如“千篇一律”、“特色危機”、“趕時髦”、“國際化”、“趨同現象”等等都是,不一而足,究其原因,有外因、內因數種:
①過分強調技術萬能,而忽視合理地利用自然和考慮人類需求的多樣性。丹下健三斷言:“傳統基本由于氣候和自然條件而生成,將來的建筑必然會以技術為中心。”但也不能誤解為技術可以抗拒一切自然因素的影響,并且不受到自然的影響;不要以為有了技術,地域特性就會必然淡化。
②單純功能主義思想。將單純的物質功能模式強加于人,忽視人的生理尺度與行為模式,忽視當地的社會心理因素和地域性人文特征,在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中“以車為本”,不是“以人為本”,城市的汽車尺度化,造成人與硬質環境的沖突。
③“為新而新”。早年揚延寶先生就批評“有的人一味追求新,求得形式的時髦,而不是以經濟、適用、結構、材料為依據,這種‘為新而新’是脫離我國國情的。”地域性的消失不等于現代化的到來。
④商業功利主義作怪。為追求廣告效應,本來就是很有名的歷史性建筑,也要用玻璃匣子套起來,大肆賣弄高檔裝飾材料,還有的莫名其妙地虛設或外露一些結構構件,其中有國人的迎逢,也有外商的要挾。
⑤國際上文化“霸權主義”的影響。如喧囂一時的“歐洲中心論”,西方建筑至上論、“全球文化,超級文化論”都是這種表現。世界文化“統一化的邏輯逐漸包圍越來越多的人類活動領域,而它本身卻產生混亂,原因是它企圖促進所有符合它的東西??。這樣,整個創造性領域遭受壓制,社會的個性和獨特形態遭到破壞”。從流行時裝、流行歌曲、荒誕舞蹈對民族藝術的沖擊中即見端倪。
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個性就無所謂共性。一般情況下,建筑文化區域性的喪失,帶來的并非“真理、幸福和創造力”,人類的創造力和靈感恰恰就存在于這些個性差異之中。地域性的差別會越來越少,但不會消失,因為正是這些差別才形成了建筑的特色,每一文化都有它賴以成長的肥田沃土,有締造它的偉大人民和杰出的代表人物,以及歷代杰出的建設成就。我們只有尊重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差別,尊重每一種建筑文化才能使世界建筑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