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磚雕——這方寸之間的藝術美
在眾多民居磚雕流派中,發展最完善、成就最高的當數徽派磚雕以及受其影響演化發展而成的揚州、蘇杭一帶的江南民居磚雕藝術。磚雕,俗稱“硬花活”,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建筑裝飾藝術。我國民居磚雕藝術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由于南北地域、文化的差異,各地的民居磚雕在風格、手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
民居磚雕藝術的主要流派
1.徽州磚雕
徽州民居素來以“三雕”著稱于世,一村之內、一宇之中往往木雕、石雕、磚雕三藝齊備,三雕并美。徽州磚雕在畫面構圖和雕作技法上大膽借鑒了新安版畫的藝術成就和北方官式建筑的磚作工藝。與徽州天井院民居一樣,徽州磚雕也是熔冶古今、自成一格的大制作。徽州民居歷來以小巧精致著稱,由于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和封建禮法的嚴格制約,徽州民居并不追求建筑的對稱、工整和恢宏的氣勢,而以典雅、精工和秀逸見長。
徽州磚雕最杰出之處是門樓、門罩。它們形式多樣,有垂花門樓、飛磚式門罩,有普通的雙柱門樓,也有四柱三間五鳳門樓,有的門樓下抱鼓石,樣式和牌坊類似。徽州人對住宅門樓的裝飾極為看重,視其為“門臉”。無論富賈豪門還是村民百姓,門樓、門罩都是其建筑雕刻的重點所在。徽州磚雕一般凸起較小,出墻僅半尺許,屬平面類磚雕。門樓雕刻集中于構件橫豎交接的部位,起到收頭和點綴作用。
徽州門樓藝術上的可貴之處在于注重平面構成形式,裝飾有節制,簡繁得體,體現出古雅的文化品味,它和高高的馬頭墻、深宅、天井一樣,是徽州民居建筑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
2.揚州、蘇州地區的磚雕
揚州、蘇州一帶的磚雕受到了徽州磚雕的影響(揚州許多著名宅院本身就是由徽州商人所建),它既不同于北方磚雕飽滿壯碩的風格,也有別于閩粵等地磚雕的繁縟、細密。它繼承了徽州磚雕的典雅并融入了濃郁的商業和市民文化,表現出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精巧而不纖細、寓醇厚于古雅的特點。
揚州磚雕的總體特點是構思奇巧、不事鋪陳,于不經意中顯出匠意。絕少采用通景透雕和主題性的大幅磚雕,以局部裝飾圖案見長,對一些局部岔角、墀頭、掛牙等細節關懷備至,精雕細鏤,如將墀頭雕成如意、博風板飾以卷草等。幾何紋飾占雕飾圖案的主導地位,多以剔地淺起,重線條質量,尤其是早期磚雕,棱線勁健、峭拔為全國之最。
揚州磚雕是南北磚雕流變過程的中間狀態,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和兼容風格。鎮江、南京、蘇州、杭州等地的民居磚雕風格都或多或少受其影響,呈現出平面化和立體化兩個發展方向。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現存的鎮江廣肇公所磚雕門樓、蘇州網師園門樓和東山雕花樓的磚雕上,看到這種由簡至繁、由平面到立體的演化脈絡。
鎮江、南京的民居磚雕是徽派磚作平面化的代表,以鎮江廣肇公所門樓為例,飛磚墻門藏而不露,幾乎與墻體相平。門樓浮雕緊貼墻面,角替、掛牙、開光等處僅做淺刻,給人以素潔簡雅之感。
清代民居裝飾中盛行的磚仿木手法,是晚期磚雕藝術畸形發展的表現。磚雕藝術退化為一種純粹的技藝展示,失去了其清新質樸的藝術魅力。
明清時代是磚雕藝術的鼎盛時期。漢魏以前,磚雕藝術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墓穴裝飾,如畫像磚藝術。唐宋的磚雕也大都被用于佛塔和磚石墓裝飾。直到明清時期,磚雕藝術才被廣泛應用于民居建筑,磚雕因其造價低廉、制作便捷而成為木雕裝飾的主要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