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室內設計的哲學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亙古綿長,伴隨著木構架建筑體系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室內設計,已經走過了數千年的歷程。在世界室內設計發展史中,中國傳統室內設計以其自身蘊含的哲學思想和文化特質而獨樹一幟。
中國傳統哲學的功能是為了凈化人的心靈,超越現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儒家和道家是中國思想的主流,它們對于中國傳統室內設計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其中禮制文化和典章制度成為中國傳統室內設計思想發展的核心。
一、寓于倫理的嚴整布局
中國的古人利用禮制與儒學教義來建立空間秩序,進而影響人們的行為。儒學的禮制思想,將中國傳統的社會關系歸納為“君臣、父子、昆弟、夫婦、朋友五大類。在這五種社會關系中,三種是家庭關系,另兩種則可以看作是家庭關系的延伸。譬如君臣關系,亦被看成是父子關系,朋友則被看作是兄弟關系。”這種社會關系的嚴格定位,體現著嚴整有序、臻于平治的社會倫理價值。儒學宣揚智愚貴賤上下有別,于是便有了所謂倫理綱常之道。在倫理型文化中,“三綱五?!北挥脕砭S系人與人的關系,它與宗法社會相結合,形成一種禮制秩序,這種禮制秩序便成為中國封建統治者所倡導的社會處事準則。因此,中國歷代都對包括建筑和室內設計在內的各種建制嚴加界定.
作為中國傳統住宅代表的四合院,以輩分、年齡、性別為依據,通過對一座住宅中正房、廂房、后罩房、倒座房的安排,以形成親疏、尊卑、長幼的分野。中國傳統建筑的格局正是以“家”的概念作為基礎展開,通過環境氛圍的營造,把倫理道德的價值觀轉化為美的意識,從而將建筑和室內設計的審美觀念置于理性的支配之下。倫理精神成為中國傳統建筑和室內設計所獨有的特色。
中國傳統建筑的平面往往有明確的軸線,單體建筑用方位和造型確定明確的主從關系,再通過嚴格的軸線對稱方式將整個組群貫穿起來,形成統一的整體。其實追求軸線的擇中論在我國由來已久,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遺址中已表現出一種“中為尊”的觀念,并體現于建筑之中。傳統建筑的室內布局也大都采用軸線對稱形式,尺度、色彩、裝飾,都依次分出高低、大小、繁簡、明暗,以表現主次和秩序。這種室內布局,無疑是儒家“中正無邪,禮之質也”思想的物化,既是外在藝術形式的綜合表達,也是內在人生哲理的具體顯現。
室內家具的擺放一般采用成組或成套的對稱布局形式,以臨窗迎門的桌案和前后檐炕作為布局中心,配以成組的幾、椅、櫥、柜、架等,也多是成對擺放,力求嚴謹劃一。
二、天尊地卑的裝飾表征
《易傳》稱:“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痹诜饨ㄉ鐣?,尊卑意識牢牢地制約著傳統的建筑形制。一座建筑不但在體量、形式和做法上有所區別,而且關于室內的裝修、陳設、色彩以及紋樣等都有一系列的品級規定。從宋代的《營造法式》開始,殿堂與廳堂的結構就被明確地區分。而清代工部頒布的《工程做法則例》更是將大式、小式兩種做法進行了等級差別的細分。
建筑構件的梁柱、斗拱、檐椽、彩繪以及窗戶的油飾等,都列入了品級的限定。作為門第最直接標志的門制則更為詳備。它不僅限定了門的間架,而且限定了門的油漆用色、鋪首獸面,甚至對門環也硬性規定了銅環、錫環和鐵環三級。
在色彩方面,以黃色為最尊,然后依次是赤、綠、青、藍、黑和灰。宮殿建筑使用金、黃和赤色調,第宅建筑只能用黑、灰、白。傳統建筑彩畫的等級依次是:和璽彩畫為最高級別,只有宮殿、廟壇的主殿、堂、門才能使用。主要線條以及紋樣使用瀝粉貼金,較少用暈,主要以藍綠底色相間形成對比并襯托金色圖案;旋子彩畫的等級僅次于和璽彩畫,主要用于官衙、廟宇的主殿和宮殿、壇廟的次要殿堂;蘇式彩畫一般多在民間使用,多用于園林和住宅。圖案的使用以龍鳳為最貴,其次是錦緞幾何紋樣,花卉、風景、人物大都用在庭園建筑上。宮殿建筑使用龍、鳳紋或吉祥草圖案,后來又加上了西番蓮、靈芝等形象;佛教建筑用蓮花瓣、佛經梵文或法器等紋樣;普通的第宅建筑布局較為規則,其廳堂裝修更趨嚴整,裝飾紋樣更多地選擇表現禮儀忠孝、如意吉祥等內容的圖案;園林建筑總體布局自由,注重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常用植物花草或博古器物,如歲寒三友以及琴、棋、書、畫等形象作為紋樣,富于書卷氣。
清代建筑世家“樣式雷”的燙樣和檔案中保存了上百種裝飾圖式。這些圖式反映了當時社會各階層嚴格的等級差別以及人們不同的審美取向。天子追求的是君權神授,皇權永固;而黎民百姓向往的則是狀元及第,福祿綿綿。
三、富于審美的結構造型
結構造型與建筑裝飾的和諧統一是我國傳統建筑的顯著特征。以木構架為結構體系的傳統建筑,它們的柱、梁、枋、檁、椽等主要構件很多都是露明的,這些木構件在原木制造過程中大都被進行了藝術加工。在《營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中,對柱、梁、斗、拱等構件,除規定它們在結構上所需要的大小和構造方法外,也制定了藝術加工的方法,以求通過藝術加工,充分發揮其裝飾效果,這其實正是我國傳統哲學中“質文并重”觀念的體現。
對于建筑構件的裝飾處理,梁思成在《中國建筑的特征》一文中進行了歸納:“梁頭做成‘挑尖梁頭’或‘螞蚱頭’;額枋出頭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上端做成‘六分頭’或‘菊花頭’;將幾層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橫木做成‘王福云’等等;或如整組的斗拱和門窗上的刻花圖案、門環、角葉,乃到如屋脊、脊吻、瓦當等都屬于這一類。它們都是結構部分,經過這樣的加工而取得了高度裝飾的效果”。
傳統建筑十分注重裝飾與結構構件的內在統一。中國傳統的建筑和室內設計之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正在于它是根據結構的需要而來,而并非矯揉造作。在穿斗式梁架中,橫梁表面雖然素凈無飾,但在加工過程中將梁身中央向上微拱起,形成富有彈性的月梁。梁上的短柱也做成柱頭收分,下端呈尖瓣形騎在梁的瓜柱上,短柱兩旁的托木成為彎曲的扶梁,上下梁枋之間的墊木做成各式各樣的駝峰,屋檐下支撐出檐的斜木多加工成各式獸形、幾何形的撐和牛腿。這些構件的加工都是在原有建筑構件的基礎上進行的裝飾,因而總體效果美觀、自然。
古代宮殿建筑的大門,門板上鑲有規則的門釘,中心是一對獸面的門環,門框的橫木上有多角形或花瓣形的門簪;古建筑的窗除用動物、植物、人物或菱紋等組成千姿百態的窗格花紋外,為了防止整扇窗框的變形,用銅片釘在窗框的橫豎交接部分,并在這些銅片上壓制各式花紋,使其極具裝飾性。這些看似附加的裝飾,其實都與結構有關,通過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們的藝術加工,成為我國傳統建筑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建筑十分注重裝飾與結構構件的內在統一。中國傳統的建筑和室內設計之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正在于它是根據結構的需要而來,而并非矯揉造作。在穿斗式梁架中,橫梁表面雖然素凈無飾,但在加工過程中將梁身中央向上微拱起,形成富有彈性的月梁。梁上的短柱也做成柱頭收分,下端呈尖瓣形騎在梁的瓜柱上,短柱兩旁的托木成為彎曲的扶梁,上下梁枋之間的墊木做成各式各樣的駝峰,屋檐下支撐出檐的斜木多加工成各式獸形、幾何形的撐和牛腿。這些構件的加工都是在原有建筑構件的基礎上進行的裝飾,因而總體效果美觀、自然。
古代宮殿建筑的大門,門板上鑲有規則的門釘,中心是一對獸面的門環,門框的橫木上有多角形或花瓣形的門簪;古建筑的窗除用動物、植物、人物或菱紋等組成千姿百態的窗格花紋外,為了防止整扇窗框的變形,用銅片釘在窗框的橫豎交接部分,并在這些銅片上壓制各式花紋,使其極具裝飾性。這些看似附加的裝飾,其實都與結構有關,通過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們的藝術加工,成為我國傳統建筑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自由靈活的空間組合
中國的古典哲學認為宇宙是陰陽的結合,是虛實的結合,宇宙萬物都是在不停地變化、發展,有生有滅、有虛有實。從空間意識的層次分析,書法家在揮毫潑墨之時,不僅重視“實”的筆畫,還注意筆畫之間的空白部分,并把它當作文字的有機組成部分。清代大書法家、篆刻家鄧石如就曾提出:“字畫疏可以走馬,密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p>
中國傳統室內布局的特點,正是把內部空間與裝修陳設放在一起綜合考慮,將空間當成白紙,裝修陳設當成筆畫,運用“計白當黑”的哲學思想,通過內部空間的靈活組合來完成對空間布局、立面造型以及家具陳設的藝術處理。中國的傳統建筑注重空間“虛”與“實”的結合。同時,傳統建筑木構架的結構形式賦予了內部空間最大的自由,單個建筑的群體組合變化,造就了動靜結合、含蓄變化的空間形式。老子曰:“三十輻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蜒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為利,無之為用?!边@“有”與“無”在建筑中正是“實體”與“虛空”的對立統一。
中國傳統建筑的木構架建筑體系,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成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兩根立柱和兩層以上的橫梁。建筑平面以“間”為單位,間與間之間可隔可通,空間利用非常靈活方便,門窗的位置和處理也極為自由。在室內空間,“除固定的隔斷和隔扇外,還使用可移動的屏風和半開敞的罩、博古架等與家具相結合,對于組織室內空間起著增加層次和深度的作用”④。通過它們劃分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間,使廳堂能分能合,富于變化,并且便于隨使用要求安排家具。中國傳統的書畫、匾聯、文房四寶以及掛屏、鼎彝等陳設藝術品,不僅可以參與自由靈活的空間組合,同時也能夠反映主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清代的李漁在《笠翁一家言》中主張家具器玩陳設“忌排偶,貴活變”。他認為,除建筑自身固定以外,其它的陳設物品都可以自由地移動組合?!把劢珀P乎心境,人欲活潑其心,先宜活潑其眼?!惫糯年愒O藝術品大都采取自由的擺放形式,利用色彩、造型和質感形成對比的裝飾效果。其中書畫、掛屏、文玩、器皿、盆花、盆景等陳設品又都具有鮮明的色彩和優美的造型,與家具以及其它建筑裝飾構件一起,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裝飾效果,使單調的空間豐富起來,增添室內的生機和情趣。
五、師法自然的意境創造
早在先秦,人們就提出了“天文”和“人文”的觀念?!坝^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边@里的人與自然不是對立的,“天文”指自然秩序,而“人文”是指人事條理。二者各有所思、相得益彰。漢代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認為,一年四季的嬗變是陰陽二氣運行的結果。他提出:“天道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董仲舒認為:
“天之任陽不任陰,好德不好刑。”他也表明,“以類合之,天人一也”。這種天中有人,人中有天,主客互融的“天人合一”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對于世界觀的基本問題,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崩献拥恼軐W認為,大自然是按其固有的規律運行的,所以大自然是無私意、無私情、無私欲的,因而提倡“法自然”。明末造園家計成在其撰寫的世界上最早的造園專著《園冶》中提出“巧于因借”,正是以崇尚自然為基礎的造園理論,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古典園林。除園林外,道家思想對中國傳統室內設計的發展也有著深刻的影響。
在中國傳統建筑和室內設計中,對于自然環境的向往與追求首先表現為內外空間的關聯與滲透。中國傳統建筑內外交融的特點,正是表現了人們超越實體而求得精神上的一種對自然美的享受。門窗可以看作是室內外環境關聯與滲透的通道,“漢代劉熙《釋名》說:‘窗,聰也,于內觀外聰明也?!痹诒狈絺鹘y的四合院建筑中,分隔內庭院與室內的隔墻,一般為木制隔扇,步步錦或棱花紋的窗扇、門扇,嵌在柱間可靈活拆卸。室內空間透過門窗和連續的隔窗以及游廊,與室外圍合的內院及自然景觀形成相互滲透;我國的江南民居,由于地理和氣候的原因,正房大廳與天井之間完全開敞。同時,天井周圍環繞的敞廊與大尺度出挑的屋檐,使室內外形成相互包容統一的整體;江南園林建筑中的流通空間,是通過虛實的處理使內外空間組成一個連續不斷、動靜相宜的空間整體。江南園林中的空亭、敞廳、軒榭、廊窗,將園中的詩情畫意、山石美景更多地引入室內空間,無形中擴大了室內空間格局的范圍,同時通過人的參與,產生“步移景異”的效果。
對室內人工環境氣氛的營造是傳統建筑和室內設計的又一特色。中國古人常說的“移天縮地”,其實就是利用提煉概括的手法,通過盆景和插花,將花、草、樹、木、山、石引入室內空間,仿效自然,同時給花木山石賦予擬人的性格,使它們擁有超凡的審美價值,通過人工環境的創造來寄托人們的情感和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