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學專業的古建測繪教學研究
在各高校建筑學教學體系中,古建測繪課程是聯系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內容。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古建測繪課程的設置存在明顯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為古建測繪課程的教學進行討論和調整是建筑學專業不斷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培養學生綜合技能的重要基礎。
隨著近年來建筑學專業的不斷發展,建筑學教學體系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和改革。中國古代建筑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遺產,以及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的一種載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古建筑測繪更是建筑學專業教學中一次多學科綜合實踐教學環節。古建測繪課程要求學生通過古建筑測繪的學習,增強對中國古代建筑的感性認識,從而深刻理解、鞏固和運用中國建筑史、城市建設史、建筑測量、建筑制圖等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1 課程發展概況
1.1 課程設置背景
古建測繪作為一項結合教學和實踐課程內容,對中國建筑學教學體系的產生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國建筑學研究發展之初,梁思成和劉敦楨就帶領營造學社成員在華北地區137個縣市,調查古建筑1823座,詳細測繪建筑206組,完成測繪圖1898張。在中國建筑史上有較大影響的古建筑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山西應縣木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都是在這一階段發現并測繪的。正是通過對實例進行測繪、分析及研究,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及盧繩等才開始著手編寫系統性的中國建筑史研究著作,同時,在《中國營造學社會刊》這一古建史研究的學術性刊物上發表多篇測繪實錄。相關研究論著將中國建筑史學納入系統科學研究領域,以歷史文獻和實物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國古建筑史的發展規律,總結中國古建筑發展的成就及不同時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使得中國建筑歷史的研究工作走向科學化的體系,同時,也為世界建筑史的研究拓展了學術范圍。
正是由于受到古建測繪在中國建筑史學研究的開端所奠定的學科研究的基本模式影響,50年代梁思成和劉敦楨先生分別主持北京和南京的建筑理論與歷史研究室時,都將古建測繪課程帶入建筑學的教學體系中,作為教學環節中重要的實踐內容。隨著近年來高校建筑教育的快速發展,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科體系不斷完善,2011年全國設置建筑學專業點已經發展到252個,通過評估的專業點有48個,占總數的19%,而其中大多數建筑學專業均設置古建測繪課程,由此可知,古建測繪課程逐漸在高校的建筑學專業建構中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
1.2 課程設置現狀
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測繪課程的教學模式大致相同,前期簡單為學生講授測繪基本理論知識、運用及儀器操作方法,將學生按4~6人分組,組織各組在現場分工進行草圖繪制和測量,最后依據草圖和采集的測繪數據繪制正式測繪圖紙。這種教學模式沿襲營造學社發展初期的基本做法,曾經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遺產保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隨著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漸不適應學科的發展和古建筑測繪教學的目的。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測繪對象的選擇方面,古建筑測繪的工程目的是真實客觀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為古建筑提供詳盡、系統的資料,作為重要的技術檔案為日后的修復、重建提供可靠的資料。古建測繪課程作為建筑學專業教學體系中的基礎內容,目的在于鞏固理論課程教學,同時,為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建筑史教學提供部分基礎研究資料。由此在進行古建測繪課程的安排時,要注意區分測繪類專業和建筑學專業的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時的不同側重點,有區別、有針對、有選擇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測繪專業的學生僅能夠從測繪學的角度真實客觀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而不會考慮建筑工程目的深層次意義,可能造成古建筑測繪背景知識的流失。而建筑類專業更多地是從建筑學的角度來要求測繪內容,測繪技術方法僅僅是古建筑測繪的工具和手段,所以面對規模較大或工程較復雜的測繪對象難以實施測繪工作。由此在為建筑學專業的學生選擇古建測繪對象的時候,要重點考慮學生的實際測繪能力和測繪水平,盡量選擇符合教學內容的測繪對象,既能夠讓學生達到認識古建筑的目的,又利于進行實地測繪工作。當然,測繪對象的選擇也與測繪工具的配備密切相關,測量工具如果不能跟不上實際的需要,會導致測繪的效率低、成果差,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和測繪技能的傳授,相反精度準確能夠有效提高測繪水平,從而擴大對測繪對象選擇的范圍。
其次是測繪時間的安排方面,一般高校古建筑測繪都設置在酷熱的暑期進行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所以測繪工作的開展、管理與進程很容易受到影響,由此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工作效率也會受到很大的制約。更重要的是古建測繪課程是學生將建筑史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重要過程,對建筑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學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古建測繪課程的時間安排應主要考慮建筑史學習的基本時間階段,盡可能讓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及時有效的開展古建測繪課程,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和學生認知的能力均在較合理的水平。
最后是測繪成果的提交方面,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萬別,大都測繪圖紙作為教學成果,但是對采集數據的記錄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表格存儲也各不相同。所以學生在測繪實踐教學后,缺乏深入對實踐和學習的深入體會,所提交的測繪成果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仍需要反復修改,不能夠直接作為基礎的研究資料,從而影響古建測繪課程的實際工程目的的實現,使得古建測繪課程脫離生產需要而僅僅成為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
2 教學實例說明
針對目前高校建筑學專業中古建測繪課程存在的問題,以本校2009級建筑學專業的古建測繪課為基點,進行了部分的教學改革實驗,爭取將古建測繪課程的教學工作納入到建筑學專業基礎理論教學的核心部分之中,發揮出古建測繪課程的作用和影響。 2.1 準備工作
為明確古建測繪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在進行建筑史理論教學時,對學生充分說明古建測繪課程是建筑史及建筑專業基礎知識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另外授課老師通過建筑史的理論學習來了解和掌握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進而確定古建測繪的對象。根據2009級學生的基礎學習的情況反饋,選擇難度適中的近現代建筑作為古建測繪對象,既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又激發學生對古建測繪課程的興趣和熱情。
在古建測繪開始前利用多年的測繪實踐與多媒體課件教學,使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古建筑測繪基本理論知識、測繪方法、技術要求和儀器操作技能等。同時,申請并使用測量精度高的激光測距儀,保證古建測繪過程中的測量工作的安全性和準確性。
2.2 現場布置
古建測繪課程的重點是測繪現場的實地測繪,在古建測繪現場,首先帶領學生根據前期對測繪對象的調研工作進行古建觀摩和工作分配,保證各組同學都對測繪對象和測繪工作的難易程度獲得充分的了解的基礎上,再確定各組的工作內容和測繪重點,最后由各組負責人具體安排具體詳細的測繪分工。測繪指導老師現場輔導各組測繪,保證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解決,不影響測繪工作的基本進度。
根據古建測繪的工程實際性特征,爭取實習雙導師負責制,使學生在校內接受主講老師的課堂理論教學,解決在測繪實踐中遇到的古建筑測繪現實問題,并有測繪老師指導實踐技能和測繪技巧,以此促進學生對實踐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徹理解,提高動手和操作能力,達到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相互結合的最佳教學效果。同時對促進專兼結合的教學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
2.3 實踐總結
古建測繪結束后,要求分組分班進行測繪成果的整理工作。為達到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的目的,對提交的成果內容進行了部分調整和修改。各組除了繪制格式統一的測繪圖紙之外,還要提交有針對性的測繪調研和分析報告及計算機數字模型。調研和分析報告能夠檢測學生對測繪對象的認識理解深度,計算機數字模型則要求學生充分發揮合作和團隊精神,將各組繪制的不同圖紙數據綜合分析,以精準的數字模型直觀的表達出來。古建測繪后的成果總結,學生提交的成果內容均符合要求,測繪圖紙表達數據信息準確,分析報告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及深度,計算機數字模型能夠充分反映測繪工作的細致和準確程度,達到古建測繪課程對理論和實踐進行總結的標準和要求。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大師阿爾伯蒂說過,測繪經典建筑就是向大師學習。古建測繪作為高等院校建筑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其教學改革與實踐在專業教學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筑學專業的古建測繪課的調整說明針對建筑學專業的古建測繪課程已經初步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和意義,但要把古建測繪課程融入建筑學專業的核心基礎教學中還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