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瀆古廟 氣勢不凡的古建奇跡
作者:
更新時間:2023-02-23
點擊數:
濟瀆廟位于濟源老城西北,一到此,就被一座氣勢不凡的牌樓式建筑所吸引,這就是濟瀆廟山門“清源洞府門”。主體為三間四柱懸山造,以厚泥墻代夾桿,二側設掖門,尤以檐下九踩重翹重昂斗拱最為氣派,是牌樓形制的高等做法,為河南省明代木牌樓之冠。入門后經長長甬道,再過二門清源門,三門淵德門,便來到一所大型廊院。這里是全廟的祭祀主空間,其主體建筑淵德殿雖毀于戰火,但基址仍清晰可見。難得的是,主殿與其后的寢宮連成一工字型布局,這正是宋代的一種典型的極富特色的殿宇形制。尤其是與之相配置的大型廊院,內轉82楹,外轉94楹,圍合完整,規模宏大,韻味十足,也是自唐宋以來盛行的古代廊院制組合形式的典范。經1936年著名古建筑學家劉敦楨教授來此考察驗證,像這種工字形殿宇加廊院制二者相結合的實例能留存下來,實在是國內罕見的古建奇跡。
而另一個奇跡更令人驚嘆。廊院后的水神寢宮是全廟一大珍品,建于北宋初開寶六年(937年),為河南省年代最早,形制最大的單體木結構建筑,至今已逾千年,造型古樸雄奇,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轉角及三面圍以土墻,敦厚結實。尤為可貴的是檐下斗拱,前檐為五鋪作重抄單拱偷心造,承挑寬大出檐,碩大雄健,剛勁豪放,頗具唐代遺風。而其后的臨源門為元代建筑,同樣用斗拱真昂做法,連同其他明清主要殿宇均采用級別高等的官式斗拱形制。可以看到,就在這一處古建筑群中,作為中國木結構體系最有代表性特色的斗拱構件,如何從雄大粗壯的受力構件演化成為精美纖細的裝飾構件,系列性地展現了千年演變發展的歷史,其脈絡清晰了然,對比鮮明,就像一部生動的古建教科書,學生們來此學習考察必大獲收益。
當今時代,水資源仍是在可持續發展中值得倍加珍惜和愛護的。濟瀆廟所體現的水神文化和濟水文化精神向我們昭示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深刻的內涵與價值。在瞻仰之余,筆者有感于此,衷心奉贊七律一首:“波揚四瀆威名傳,今世惟余濟瀆源。古建集成展國寶,奇木蒼盛越千年。西出王屋藏行勢,東入海疆不復還。三見三洑靈氣在,水神當又湧甘泉”。愿濟瀆廟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得到認真的保護、傳承與弘揚,煥發出新的生機,再次涌出更加豐沛的清冽泉水,灌注到新時代的濟源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