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十二古村鎮(zhèn):閩中山水人家,古韻秀甲天下!
在福建三明,你可以追求歷史足跡,聽故事;你也可以悠閑地散步,感受傳統(tǒng)和文化,最好去古鎮(zhèn)和村莊,享受不同的風(fēng)景和文化。
貢川古鎮(zhèn),永安市
貢川古鎮(zhèn)位于三明永安市。它不僅有幾千年的歷史遺產(chǎn),而且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文物和歷史遺跡也非常豐富。可以說,它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多樣性和明確的分工。書院、名人、祠堂、宮殿、寺廟、古房子、古井、古橋、古城墻等古色古香,真是文化歷史愛好者的福音。
會清橋:渾濁會清:閩中有許多不同風(fēng)格的古廊橋,但可以說是精致的,會清橋可以稱為其中之一。這座橋與寺廟相結(jié)合的交通建筑最初被定位為多功能建筑、繪畫、書法、雕刻、寺廟于一體,可以稱為藝術(shù)博物館的縮小版本。
貢川古城墻:城墻是動蕩時代的產(chǎn)物。北有長城,南有海防堡壘,但鄉(xiāng)鎮(zhèn)會修建城墻,這是一個特殊的例子。貢川古城墻,又稱貢堡,誕生于明嘉靖時期,也是福建內(nèi)陸土匪最猖獗的時期。
桂峰古村,尤溪縣
桂峰村依山分布在村三面山坡上,形成層層氣勢。此外,隨著布局的分散,整個村莊的建筑似乎連接在一起。從遠處看,它就像山上的布達拉宮。明清時期有39座古建筑,保護面積13公頃,古民居面積2.6萬平方米。它是福建省為數(shù)不多的古建筑之一。
石印橋建于明萬歷32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之所以被稱為石印橋,是因為橋下有一塊巨石。石印橋可以說是桂峰村最熱鬧的地方。這里有金桂、紫荊等古樹。樹下有石印橋周圍的各種商店,有雜貨店、酒店、小吃店等作坊。
這是因為桂峰村曾經(jīng)是尤溪到福州的官道,是尤溪大陸達官貴人、商販、船排工人往返福州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唯一的住宿中轉(zhuǎn)之地,所以當時被譽為小福州。
四尋客棧五步樓比房間弦樂更悠閑;夢想寄居,乘客旋轉(zhuǎn)三次是桂峰當時場景的真實寫照。這家保存完好的茶館現(xiàn)在看起來很時髦。
三、建寧縣上坪古村
上坪村位于建寧縣溪源鄉(xiāng),是福建省第三批著名的歷史文化村。走進上坪村,走在平坦的石路上,浮躁的心安靜、平靜、平靜。漫步在古村落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就像走進一幅歷史畫卷。它的傳說,它的古建筑,甚至它的孤獨,都給這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帶來了神秘的光環(huán)…
如果你不身臨其境,很難想象在現(xiàn)代嘈雜的世界里會有一個保存完好、安靜的古村落。上坪村建于五代十國時期,依山傍水,群山環(huán)抱。
楊氏家廟、楊氏社主廟、楊家學(xué)校等古建筑至今已完好無損,最早建于宋末,多為清代建筑。
有古驛道穿過村莊。明清時期,上坪村是閩贛省界驛站,商人云集,繁華一時。村里有許多歷史遺跡,但不同時代的古建筑都體現(xiàn)了儒、官、商的文化品味。村子周圍有兩條玉帶(兩條小溪),小橋流水,曲巷幽靜,山川秀美。
四、永安市洋頭村
安貞堡是永安市槐南鄉(xiāng)洋頭村最有名的。建于清咸豐年間,前后弧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800平方米,是福建省罕見的大型民居建筑。1991年被列為福建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安貞堡升級為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土堡唯一的國保單位。
俯瞰,宮廷式的安貞堡非常壯觀。安貞堡是福建土堡的替代品。這是一座私人住宅,由當?shù)馗挥械泥l(xiāng)紳池占瑞和池連貫的父子花了14年的時間模仿宮廷風(fēng)格。據(jù)說他們還去北京故宮收集圖案,建造了故宮的鄉(xiāng)村版本。
而堡內(nèi)則是精華,雕梁畫棟,墻頂上到處都是木雕、泥塑、壁畫……這里盡收民間藝術(shù)的精髓。
安貞堡有一個令人困惑的現(xiàn)象:建造城堡100多年,在城堡的任何角落,從來沒有結(jié)過蜘蛛網(wǎng)。城堡里有兩幅壁畫,是在建造城堡時畫的。一個是一千只蜘蛛掃,一個仙女拿著掃帚刷落下的蜘蛛;一個是一萬只蝙蝠,仙女揮舞著香蕉葉,把蝙蝠放進一個巨大的葫蘆里。后來,我得知大量的蝙蝠是安貞堡沒有蜘蛛和蚊子的直接原因。
五、樂縣良地村
原生態(tài)良地村,簡約典雅。自梁姓始祖北宋開基以來,樂縣萬全鄉(xiāng)良地村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古村落位于將樂和泰寧的交界處。它開車穿過十幾個彎道,一路爬了半個多小時。突然,一個田園詩畫般的村莊映入眼簾,給人一種另一個村莊的感覺。
進入良地村,要穿過水尾木廊橋,一座百年老橋,橫跨良地溪。廊橋集中有六個神龕和一個集靈宮,供奉如來、真武帝、媽祖、許真人、蕭公尊王、本坊土地福德神,在福建非常罕見。
蜿蜒的石板路,斑駁的城墻,精美的雕刻……在建筑里,你可以感受到歷史的痕跡,老人在陽光下聊天,孩子們在村里嬉鬧……村民生活的場景與古建筑相襯。
2014年,良地村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文物局宣布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良地古建筑屬于明清民居,主要由文武廟、梁氏祠堂、緒延厝、月山公屋、冠群谷倉、水尾木廊橋等六座保存完好的地方建筑組成。良地古建筑不僅是山地古村落景觀建筑的核心組成部分和精髓,也是閩西北客家鄉(xiāng)土建筑的完美展示。
六、尤溪縣蓋竹村
蓋竹茂荊堂,又稱茂荊堡,藏在尤溪深山。位于尤溪縣蓋竹村,據(jù)說茂荊堂建于清末光緒年間,歷時十余年。現(xiàn)在是蓋竹村一些姓陳的村民的祖宅。
茂景堡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房間總數(shù)108間。它有三個功能:防御、住宅和祭祀。土堡還有密室和逃生通道。
如今,戰(zhàn)爭時代早已遠離喧囂,只留下歷史遺留物,默默地講述著那個古老時代的故事。
七、寧化縣延祥村
延祥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泉上鎮(zhèn),位于寧化、明溪、清流三縣交界處。是泉上鎮(zhèn)的行政村,距泉上鎮(zhèn)、清流嵩溪鎮(zhèn)、林畬鎮(zhèn)30華里;距寧化湖鎮(zhèn)、明溪蓋洋鎮(zhèn)40華里。
延祥原名丁貴坊,宋淳佑年間(1241-1252年),楊萬福曾孫楊五九見延祥村有瑞雞、玉兔,認為是吉祥風(fēng)水的好地方,是架屋而居,以應(yīng)其祥,因此取其地為"延祥",沿襲至今。
楊遷居延祥900多年,最繁榮的時候繁殖了390多戶。清咸豐八年(1858年)被搶,民國甲子年(1924年)下村土堡被土匪攻破,殺害19人,逮捕200多人,絕戶20多人。從此,楊遷出,至今已繁殖33世,共513人。
明溪縣白葉村
白葉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蓋陽鎮(zhèn)。古語有云:金白葉,銀白蘭,寒塘灣內(nèi)準路行(本地音),這里蓋著著名的金石街,聞遠寺圍墻下有7塊名碑。每一塊名碑都是用兩塊青條石砌成的,上面刻著名人的名字和第一時間的名字,為舉人4人,金石3人。
白葉村歷史悠久。明清時期,有九曲七墩十六級臺階、九十塊方石、八百塊橄欖石村記載。據(jù)說有一條古老的街道鋪著中間的青石板和兩邊的鵝卵石,從村子里蜿蜒而過。到處都有人去白葉市場參加會議.很是熱鬧.雨天從街上到街尾穿布鞋不會濕鞋。
街道兩側(cè)高大的烽火墻將每三五戶隔離,墻壁形成小巷,縱橫交錯,像迷宮。一般陌生人進入小巷,一時半會兒出不來。這種防火防盜的烽火墻歷史上沒有大面積的火災(zāi)和盜竊。
明溪縣御簾村
皇家窗簾村位于福建省明溪縣夏陽鄉(xiāng),距明溪縣55公里,全村面積20平方公里。有700多名歷史名人理學(xué)先賢的后裔。原名漁林村
御簾村保留了原有的村貌,民居建筑多沿河而建,古樸的村舍井然有序,綠水環(huán)繞人家,滿足您對傳統(tǒng)古村落的所有想象。
走路期間,村里隱藏的每一座古宅、每一個習(xí)俗、每一句俚語,都可能讓大家感受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張載遺風(fēng)。鄉(xiāng)愁館上演了最具民俗特色的大腔戲。戰(zhàn)場醫(yī)院舉辦了一套果蔬鄉(xiāng)村游戲。在鄉(xiāng)村小道旁觀看超大油餅的制作過程,親身體驗玩糯米糕的樂趣等互動體驗,讓游客朋友在蛙鳴稻香中喚起童年記憶,喚醒悠悠鄉(xiāng)愁。
清流縣賴坊村
賴芳村位于距清流縣58公里的深山。據(jù)《賴氏祖譜》記載,該村建于北宋咸淳二年,即公元1022年。作為一個以客家人為主體的村莊,它有近千年的歷史。
該村有40多座建于明清時期的古民居,散落在山深處,被譽為村建筑的活化石。
保留下來的整個村莊原有布局完整,繼續(xù)以真武街、樓下街、鎮(zhèn)安門街為骨干,以眾多里巷小巷為支脈。沿著這些小巷,有40多棟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包括祠堂、彩映庚、翰林第、來青、迎薰、慕荊、唐迪鏡秀,面積近2500平方米,其中以賴氏祠堂、彩映庚、翰林第、醫(yī)生第一為代表。
泰寧老虎際村
600多年來,虎際仍然像天堂一樣神秘。據(jù)研究,南宋時期,贛州梁太守在退休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場混亂,一路遇到了天堂,于是帶領(lǐng)家人建造了一個村莊。因為村子背靠龍王巖,老虎經(jīng)常出沒,所以被命名為龍虎際。后來,村民們覺得龍虎之間的斗爭是不吉利的,而靠山老虎更強大,所以他們改名為虎際,并使用了它。
虎際村民都姓梁,村里的房子都是清末從吊腳樓看出來的,一座巨大的山峰映入眼簾。乍一看,就像彌勒佛坐在人間冷暖。令人驚訝的是,山巖中心似乎被劈開,形成了心形。心形巖石中間有兩個裂縫,形成有角度的時針和分針。每天中午12點,只要有陽光照射在時鐘上,左右心形的陰影就會重疊。以此類推,陽光在哪里,就是幾點。據(jù)說這里的人不需要鐘表。
整個村莊都建在懸崖上,一邊是山,另一邊是懸掛的。懸掛部分由兩到五根直木支撐。人們需要抬頭看看老虎的村莊面貌。那些高高的腳讓人想起苗寨的吊腳樓。村民們也稱他們的建筑為吊腳樓。這種建筑風(fēng)格在我省很少見。
三元區(qū)忠山村
三元區(qū)巖前鎮(zhèn)忠山村原名十八寨,明洪武年間改名忠山,距三明市28公里。十八寨歷史悠久,古風(fēng)淳樸。據(jù)說老村子是由18個大大小小的寨子組成的,所以古名十八寨,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宋、元、明、清古建筑20多座,民間流傳著許多文化內(nèi)涵豐富的傳統(tǒng)民俗。石街、石橋、古剎、古墓、宗祠、家祠、官廳、民居等古建筑隨處可見,僅列入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特別是先賢祠、楚三公祠、繩武堂、蜈蚣街、隆武橋、蒙古墓、永興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