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屋檐下的傳統(tǒng)古建筑小鈴鐺的作用
在我國一些寺院等傳統(tǒng)古建筑的屋檐下,總能看到掛著的鈴鐺,風吹鈴動,悅耳清脆。
這種宮殿屋角的鈴鐺現(xiàn)在叫風鈴,又稱驚鳥鈴、護花鈴。
顧名思義,當風吹過時,風鈴叮當作響,用來嚇唬鳥類,保護廊內(nèi)的花草。
在古代,風鈴的另一個名字是鐵馬
鈴鐸是佛教法器之一,又稱手鐸、手鈴、寶鐸、風鐸、檐鐸等,通常由金、銅、鐵等金屬制成。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后,鐸就被懸掛在寺廟殿宇寶塔的屋檐上,成為風鈴。
除了經(jīng)常用金剛杵外,鈴鐸最常見的場合是在瑜伽焰口施食壇場使用。
此外,一些塔的相輪和屋檐也懸掛著鈴鐸,稱為風鈴和微風吹動,散發(fā)出和諧的魅力。風吹寶樹、寶網(wǎng)、寶鈴是西方極樂世界表演的清和優(yōu)雅之一。
古人以風吹玉振的聲音懸掛風鈴,達到警示、靜心養(yǎng)性或祈福的目的。
寺廟里的風鈴是宗教的重要器物,上面有雕像和咒語。寺廟建筑屋檐下的風鈴,清脆的聲音,莊嚴而安靜,仿佛總是喚醒世界的意義。警告世界逃進佛教,練習記住冥想。
佛教意義上對鈴鐺的解釋是驚覺、快樂和陳述。佛教有一首風鈴詩:全身像口掛虛空。在東、西、南、北的風中,我們都為他說般若,叮咚叮咚叮咚。其中,叮咚咚是為了演講苦、空、無常、無我的佛教。
此外,寺院屋檐上的風鈴還有祈福辟邪的寓意。
佛經(jīng)中還有一種說法是用悅耳的鈴聲支撐三寶,用美麗的風鈴聲比較念經(jīng)的聲音。此外,風鈴上刻著咒語,當它發(fā)出的聲音無論走到哪里,都會造福眾生。
鈴鐸在佛堂、佛塔、寺院供養(yǎng),風吹鈴響,以此妙音供佛,其功德有:
一、端嚴無比;二、妙音適悅;
三、聲同迦陵;四、言辭柔和;
五、見人喜;六、得阿難多聞;
七、尊貴自由;八、美名流布;
九、天宮往來;十、到底是寂靜。
沒想到,傳統(tǒng)古建筑屋檐下的小鈴鐺,比如寺院,還有那么多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