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七塔寺是浙東佛教四大叢林之一
七塔禪寺位于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百丈路183號,是浙東佛教四大叢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延慶觀宗寺)之一。七塔寺建于唐大中12年(公元858年),至今已有1140多年的歷史,是市區最大、保存完好的寺廟。
當時,江西省分寧市屠宰任景的房子是一座寺廟。天童寺被敦促退居方丈心鏡,以隱藏壯族禪師之家。它是山的始祖。寺廟最初被稱為東津禪院,后來被更名為棲心寺。寺廟內仍有咸通14年(873年)設立的藏族壯族禪師舍利塔。到明初,為了防敵,遷海到居民進入內地,普陀山寶陀寺觀音像也被遷入七塔寺供奉,因此寺名改為補陀寺。明末清初,寺前立七座佛塔,代表禪宗起源,故名七塔禪寺。
寺廟大廳結構優雅,簡單莊嚴,是典型的禪伽藍七廳,主要建筑有:七塔、山門拱門、天王殿、圓通殿、三圣殿、法堂、藏經樓、玉佛閣、祖堂、鐘樓、鼓樓、東西廂房、綜合樓等。
山門
山門前,有七佛石塔拱衛兩側,氣勢磅礴,七塔寺因此得名。1981年12月5日,山門西側立石碑,是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山門中央是一堵黃墻。左青龍,右白虎兩門,通出。照壁之陽,七塔禪寺磚雕貼金榜額,為已故中國佛協會長趙樸初所題,陽光燦爛,蔚為莊嚴。照壁之陰,刻有唐代古剎四字,筆力雄厚,是杭州書法家俞德明寫的。
天王殿
天王殿是七開間建筑,觀音斗層檐上掛著天王殿匾額,是余德明寫的。殿門楣上,懸橫匾一側,額稱七塔寺,是全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文若)早年的墨跡。殿中有一尊彌勒化身坐像,垂直的膝蓋和微笑。背供韋陀立像,雙手合十,雙臂放在寶杵上。寺廟兩側有四個金剛,泥塑畫,頭頂口袋,盔甲,極其強大,懸掛三洲感應牌匾,是中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筆體。
圓通寶殿
它是七塔寺的正殿,是七塔寺的整個建筑中心。正殿前的庭院寬敞,中間有一個高大的香爐寶鼎。正面刻有七塔寺正書,背面刻有萬年香篆書。東西兩側,鋪鋪著小石頭的走廊里種著六棵銀杏樹,樹種稀少。
圓通寶殿是七開間建筑。周圍的山墻外,圍著玉欄桿,黃墻白欄,相映成趣。殿頂覆蓋青灰色筒瓦,歇山頂,重檐斗拱,氣勢磅礴。殿內中央供奉樟木雕刻、貼金千手觀音坐像,四十八臂一尊,極其高大,眼睛微微垂下,手掌握在蓮花寶座上,一副大慈大悲的表情,讓人肅然起敬。神龕背供楊枝觀音像,妙相莊嚴。殿后兩側,左塑文殊,跨青獅;右塑普賢,跨白象。殿內周壁嵌有光緒年間雕刻的500羅漢造像磚。許多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防止損壞外罩玻璃。殿東首,懸大銅鐘一口,鑄于南宋嘉定十一年,重七千斤,扣之,其聲伊然,余音繞梁,歷久開始休息。圓通寶殿外墻,鑲嵌石柱,上刻對聯,清代顯官鴻儒墨跡,文革時,幸免厄難,彌足珍貴。
三圣殿
圓通寶殿后面是三圣殿。殿前走廊被青石欄桿覆蓋,階下空地開闊。三圣殿寬七開間,極其寬敞。寺廟崇拜、誦經等佛教事務,多于此殿舉行。西方三圣三圣裝金立像,雄偉莊嚴。神龕背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妝金立像,法相莊嚴,觀者嘆息。殿后兩側分為塑伽藍菩薩和祖師菩薩坐像。殿兩側懸掛九品蓮臺圖,宣紙設色,工筆精畫,安裝在玻璃鏡框內,畫面人物,線條流暢,神采飛揚。觀眾肅然起敬,倍增凈信。
藏經樓
藏經樓在三圣殿后面,下面是方丈(法堂)。門上橫匾一側,題為方丈,字體生動,是晚清鎮著名海書法家陳修玉寫的。方丈前天井,有石池一側,是魚樂園;上架的一座橋,叫接引橋,小巧玲瓏,供觀賞。方丈殿正供釋迦牟尼坐像,迦葉和阿難尊為兩側服務。
1983年,七塔禪寺被列為中國大陸漢族重點寺廟,2011年1月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寺內除古典建筑外,還保存著一批珍貴文物:①寺廟開山祖師心鏡藏了禪師舍利塔,上刻有唐朝賜心鏡禪師真身舍利塔等字樣。②宋宋紹興四年(1134)和嘉定十一年(1218)分別鑄造了兩口大銅鐘,重達七八千斤。③十八羅漢一堂宋元壽山石雕。④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印,光緒授予《龍藏》一部。⑤梵文貝葉一束280片。⑥清代石刻五百羅漢造像圖,工藝精湛,形神兼備,佛教珍品,海內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