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太原不二寺 達不二境界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北于山西省太原市北部,陽曲縣大運路東側。寺廟建于北漢乾佑九年(公元956年),宋、元、明、清都有重建或重建。現存為金明昌六年(1195年)建筑,北朝南,面寬,深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懸山頂,出檐平緩,五鋪作斗拱七朵。2006年5月,不二寺作為金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不二寺名字由來
寺廟的名字不二起源于佛教語言,這意味著任何能夠理解一個真正的平等真理的人都被稱為不二法門。第二寺廟的創造者將寺廟描述為一扇門,這意味著佛教信徒可以通過這扇門(寺廟)進入來達到第二個境界。因為寺廟是佛教中的禪宗派系,所以它也被稱為第二寺廟。
二寺的價值在于其建筑、彩塑和壁畫藝術。正殿寬,深,平面略方形,前檐有走廊,下承青石臺基,上建懸山式殿頂,吊架平穩,上覆瓦素脊,以青磚紅墻為基調,紫色立柱,栗色梁架,無裝飾,形成優雅、純凈、安靜、安靜的早期建筑風格。大殿建于北漢乾佑九年(956年),現存為金明昌六年(1195年)。殿內有9尊明代泥塑,如釋迦牟尼、弟子、菩薩,保存完好;兩側山墻壁畫80平方米。
工匠們根據佛殿有限的空間,巧妙地將彩塑、壁畫與佛臺、山墻有機地結合起來,塑造了佛三個世界的整體。塑像是衣婆世界的華嚴三圣,所以這個殿也叫三圣殿。釋迦牟尼佛,高4.5米,是眾像的核心。左迦葉尊,右阿彌陀尊,儀態各異,善良莊嚴。左普賢、右文殊兩側脅侍菩薩,相對微側,視線各向主尊,戴花冠,披羅巾,佩瓔珞,穿裙褲,婀娜多姿,優雅灑脫。座下的白象、獅子,雖有不同的氣質,卻和諧自然。
殿內東西山墻上繪有壁畫,每幅畫分為上、中、下三層,與云層分隔連接,使整幅畫和諧統一。上層畫彩云間的飛天,表示佛國的天堂場景。東墻中層畫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左右為日月菩薩,上面有華蓋和頭光,合稱東方三圣。西墻中間畫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左右為觀音菩薩,合稱西方三圣。壁畫下層畫金剛、羅漢,突出世俗特色,最精彩。東墻下層是佛的護衛神,被稱為十二藥叉將軍,代表8.4萬藥叉,表示除了8.4萬麻煩,成為8.4萬菩提。
根據現有的紀念碑記載,除了正殿,還有樂臺、山門殿、天王殿、鐘鼓樓、東西配殿、僧房等建筑。寺廟西南部還有一座八角五層密檐磚塔,還有明代的石塔和石樓。院內有兩座存塔,一座是六角六面三層十一座石塔,高3.8米;另一座是八角五級磚塔,高6米。寺廟內外都是棗樹和榆樹,樹木陰涼,是太原陽曲縣著名的大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