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應縣凈土寺的八門九星藻井
當你參觀中國古代石窟或宮殿時,請不要忘記抬頭看看石窟頂部和宮殿頂部中央的精致華麗的藻井。
在應縣,巍然聳立的遼代皇家木塔吸引了所有游客的目光,以至于幾乎沒有人關心木塔以東的古建筑,另一座天宮樓閣,以精美的輪子閃耀在建筑史上。
山西省應縣凈土寺位于應縣東北角,又稱北寺。成立于金天會兩年(1124年)。主殿為大雄寶殿,大定24年(1184年)重建。
寺廟原有山門、舍利塔、天王殿、鐘鼓樓、東西配殿、大雄寶殿、后殿、藏經樓等。如今,只有大雄寶殿和配殿。其中,大雄寶殿建于金大定24年,平面略呈方形,斗拱疏朗,金代建筑風格依然可見。
殿內藻井四周金龍環繞,造型美觀,構圖精細,是研究金代建筑學的實物資料。殿內四壁壁畫始于清代,主要描述釋迦牟尼佛和菩薩的佛教事跡。
據清代《應州志》報道,凈土寺是由金天會兩年(1124年)僧善祥創造,金大定24年僧善祥重建創造的。凈土寺占地30多畝,建筑分布在東西軸線上。西軸山門,山門前約有5畝方圓。
山門正北有一座八角形五層石雕舍利塔,高約十米,雄偉壯觀。塔北有天王殿,兩邊有鐘鼓樓。東配殿三個是觀音殿,西配殿三個是地藏殿,北面是大雄殿,后面是法堂。
東軸線南端是禪堂。禪堂北院有東西配房,中間有五座念佛堂。念佛堂后面的一個小院子是藏經樓。藏經樓院子里有東西廂房。1966年文革期間,大部分建筑和佛像被摧毀,只剩下大雄寶殿和配殿。
關于它發現凈土寺
1933年秋,中國著名古代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參觀應縣木塔時,發現有一個離木塔幾百米的大寺廟群。他走進去,驚嘆不已,連連稱。
梁思成曾說:山西應縣有三件寶,
佛寺釋迦牟尼塔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偉大杰作,是國家的瑰寶,是世界的奇葩;
二是凈土寺天宮樓閣藻井,構思精巧,精致細膩,超類絕倫是國寶;
三是凈土寺山前的一對石獅,披頭散發,造型獨特,雕工精美,在全國罕見。
寺廟群不復存在,只剩下大雄寶殿,但其金碧輝煌的天宮樓閣完好無損,披頭散發的石獅依然堅強地駐扎在寺廟里。
東大殿灰瓦紅墻,殿頂覆蓋著巨大的板瓦,正脊兩端是3米多高雄健的琉璃吻。
大殿內外,層層疊疊的斗拱連接著屋頂,各種各樣,像盛開的蓮花。
大雄寶殿是整個寺廟的主殿,長15米,寬12米。平面略呈方形,單檐歇山,上覆筒板瓦,檐頭鑲綠色琉璃瓦,坡度平緩。
屋檐鋪成斗拱,斗拱疏朗,四角檐升起,呈柔和弧線。雖然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修復,但它仍然保持著原來的外觀。門安裝在明亮的房間里,門檻墻在下一個房間里。整個寺廟美麗而雄偉,是典型的金代建筑。
殿內有清代壁畫,內容為佛、菩薩、第子等。構圖和技法具有傳統的民間繪畫風格。熟練的手法和高超的技巧,經過補繪,雖然失去了原貌,但仍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釋迦牟尼佛背后的墻上有一音畫像,造像奇特。
特別是殿內的天花藻井,被稱為八門九星天宮樓閣,都是木雕。在復斗天花板上,梁分為九個格子,即九個藻井。每個藻井的中心都是一個紅色的圓心,八角形,雕刻精美,色彩鮮艷。這是一件罕見的金寶。
藻井是中國古代建筑中室內天花板的一種裝飾處理技術,主要制成方形、多邊形或圓形。宮殿或寺廟大多做成斗八藻井,用各種圖案、雕刻或彩繪裝飾。大多數寬3或5棟建筑只在明朝中間使用一個藻井。
凈土寺大廳的藻井布滿了三個大廳的所有天花板。明朝的房間是斗八藻井,中間是金龍,氣勢磅礴。另外八個藻井分為八角、六角、長六角、菱形等。
大廳里有9個藻井,9個藻類井做9種風格,其中5個藻類井做六角形,一個藻類井做方形,中間一個大方形,結合八角形,第一層用斗拱支撐天宮亭,也就是說,在大方形藻類井中,每個方向突出天宮亭。
每個藻井中心都是一顆紅色的圓星,旁邊用上萬塊小木條和小木塊裝飾成天宮樓閣
殿頂覆斗形天花板,房梁分為9格,分為9個藻井,數當心間最大的藻井。
仰望殿頂,我覺得樓閣重重,金碧輝煌。八星和天宮樓閣都是小木雕,從星檐、斗拱到吻獸、欄桿,構件精致,規格手法多樣。
山西應縣不僅僅是木塔。那些珍貴稀有的古建筑可能就在你我身邊,從來沒有被注意到過,但這并不妨礙它獨特的價值。在木塔旁邊僅幾百米的凈土寺里,還有應縣三寶里的兩寶,等著你的駐足和發現。
歷史流轉,數風流人物完成過去,只有這些原本沒有生命,卻又有生命的東西才能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