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廟-中國唯一的府廟和縣廟統一的古建筑群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的名丘、字仲尼、魯。孔子作為思想家、教育家,留下的關于道德、倫理、教育思想的言論,不僅對中國幾千年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影響了東南亞乃至世界。
歷代中國皇帝、文人和歷史學家都非常尊重孔子,所以有一座祭祀孔子的寺廟:孔廟。孔廟被稱為文廟,因為相比,孔廟被稱為文廟。
天津文廟位于天津市南開區東門里大街,又稱孔廟、夫子廟、文宣王廟、圣廟。在過去,它被稱為文廟,因為它尊重和紀念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圣賢。天津地方教育官學和祭祀孔子的寺廟被稱為文廟,因為它與祭祀歷代名將的武廟相對。
它是中國唯一的府廟、縣廟合一古建筑群,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萬多平方米。建于明正統第一年(1436年),明清時期多次修繕增建寺廟。其中,明朝天順、萬歷、康熙、乾隆等大型建筑已逐步形成現有規模,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津文廟分為三部分,西側為縣學文廟,中央為府學文廟,東側為文昌祠。府學文廟由萬人宮墻(照墻)、盤池、格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東西配殿組成,縣學文廟布局與府學文廟相同。廟宇建筑體積大,覆蓋黃琉璃瓦,是規格等級最高的古建筑。縣廟建筑體積小,均為青磚、青瓦。正門兩側有兩座牌樓: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
廟門前的兩座過街牌樓為二柱三層,木結構,造型奇特。橫額上有鍍金雕刻的龍華板,精致的斗拱支撐著三個五脊六獸的四個阿瓦屋頂。此外,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的德配天地和古今道冠墨寶點綴,使牌樓氣勢磅礴,精致美觀。這也是對孔子的贊美。
天津文廟正門牌匾由孔子第77代孫子、中華民國大成至圣先師崇拜官孔德成先生撰寫。萬人宮墻位于文廟正門兩側,為紅磚墻,覆蓋著黑瓦。
走進正門,面前是一座漢白玉雕刻的孔子教像,以唐代畫家吳道子繪制的孔子形象為藍本雕刻。潘池,又稱潘宮,是位于大成門前的半月形池,意思是潘宮池,是官方學習的象征。
在古代,諸侯不能四察四面八方,所以他們缺少東方和南方的半天子學習,所以他們被稱為潘宮。依禮,天子太學中心有一座學宮,叫辟雍,四周環水,諸侯之學只能在南面盤水,故稱盤宮。
由于孔子曾被封為文宣王,因此建盤池為其規制。·潘水有句話:思樂潘水,薄采其芹,意思是古代士子太學習了,可以摘潘池里的水芹,插在帽邊上示文才。人們踏上潘池,稱之為入潘,仿佛進入了最高大學。
天津府廟盤池石橋又稱魚化橋。據《新校天津衛志》報道,明成化第一年(1465)天津衛人劉宇、衛林曾見池內有魚躍之,是年秋中舉。魚化來源于魚躍龍門的典故。任何能跳過龍門的魚都可以成龍。
中舉是明清科舉制度的術語,在府城考試錄取考試中被稱為中舉。如果你去北京師范大學參加考試,錄取人員被稱為貢士,如果貢士被稱為進士,進士可以被授予官職。《天津府志》描述了當年中舉的情況:我聽說天津士人工作應試文學。近年來,舉人會試超過100次,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據天津志書統計,乾隆、嘉慶、道光分別有254人、108人和155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詔廢除科舉,天津府縣學不復存在。但文廟祭孔活動一直延續到民國。
潘池和格星門之間是碑林,歷代豎立的石碑,包括對孔子的贊美和天津教育的發展。整本《論語》雕刻在東墻上,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集。
格星門是四柱三樓的牌樓。金色的琉璃瓦覆蓋著屋頂,充滿了風格。格星是靈星,也叫天田星。據《后漢書》記載,漢高祖祭天祈年,命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龍宿的左角。因為角是天門,門形是窗欞,所以叫門。
寺廟里的格星門象征著祭祀孔子,就像尊重天空一樣。后來,人們將格星解釋為天鎮星、文曲星和魁星。古人認為,天鎮星主得士之慶,其精下為靈星之神,以格星命名孔廟大門,象征著孔子可以與天上教育和培養人才的天鎮星相比。
大成門位于格星門后面,是文廟的最后一扇門。它也被稱為戟門,因為它看起來像古代武器戟。大成一詞來自孟子·萬章下孔子所謂集大成者一詞。大成門面寬三間。為了表達對寺廟的敬意,中門只有在有重大儀式的情況下才會打開,平日兩側的小門都會進出。
大成門是朱紅色的,上面覆蓋著黃色的琉璃瓦。大成門的門檻很高,這意味著進入大成門參觀寺廟的人自然要小心,采取正確的行動,符合寺廟嚴謹的氛圍。其建筑風格一般為:兩側有對稱的耳房,中間開門,中軸線貫穿其中。
大成殿是天津文廟的主體建筑,位于整個寺廟的中心,是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的祭孔正殿。大成殿寬七間,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屋檐下的斗拱,雕梁畫棟,裝飾精美。殿前是白玉月臺,展示各種儀式,是祭祀孔子時舞者跳舞的地方。
寺廟里供奉著孔子、孟子、顏回等42位哲學家的牌位,說明孔子之學有后繼者,學生們聚在一起。過去,每年的祭孔活動都會在這里舉行,這是整個祭孔活動的中心。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他說:孔子所謂集大成,稱贊孔子祖先堯舜憲章文武,達到了古代圣賢的最高境界。
宮殿中間是孔子雕像和牌位。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所以大成殿的孔子雕像制度按天子級別制作。戴十二個王冠,穿十二章。手持玉圭,就像前面的圣先孔子牌。
孔子神位上方懸掛著三塊匾額: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與天地參。兩邊對聯: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千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之師。都是歷代對孔子的贊美。大廳兩側是四配十二哲,也被封為公侯爵位。所以雕像是按照諸侯制的,九章九章。
明倫堂位于文廟東側,是天津府學的主教室。古代的學者(學生)在這里上課。明倫堂由門廳、前廳、大廳和配殿組成。明倫一詞來自孟子·滕文公上,夏月校,殷月序,周月祥;學則三代共同,所以明人倫也是如此,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
廟宇作為天津的名勝,已經保存了500多年。1954年,天津市政府宣布廟宇是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后,他撥出了大量資金進行恢復和維護。
博物館展出了寺廟大成殿恢復展和孔子生活展。博物館現有的文物主要是祭祀孔子的禮物和樂器。更重要的是編鐘、古琴、古瑟、鼓、鼓、鼓、銅爵、竹、竹等,這些收藏展示了中國2000年的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
在過去,每年春秋兩季,廟宇都會舉行祭孔儀式,其中農歷8月27日最隆重的場景是鐘鼓齊響,笙歌共鳴。在天津,孔子作為圣人也被祭祀了幾百年。博物館還不時舉行祭孔古樂。
每逢農歷八月二十七日孔子生日,所有學校都要放假,集體送孔子禮物,吃面條,聊表紀念孔子生日。
今天,天津文廟秋季祭孔儀式每年9月28日(孔子西歷生日)舉行。金門古典莊嚴的儀式再現,標志著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