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古建筑欣賞鼓樓及步行街景觀圖片
寧波鼓樓始建于唐長慶元年(821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它是寧波歷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標志。寧波鼓樓是寧波市唯一僅存的古城樓遺址,是國家文物重點保護的古建筑之一。游人登樓,便可一覽寧波城之全貌。
“譙樓鼓角曉連營”,元代詩人陳孚的詩句,體現了鼓樓在我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古時鼓樓設有報時的刻漏和更鼓,日常擊鼓報時;戰時偵察瞭望,還負有保城池,抵外侮的使命。
當年明州刺史韓察將州治從小溪鎮遷到寧波“三江口”,以中山廣場到鼓樓這一帶為中心,建起官置,又立木柵為城,后來又以大城磚石筑成城墻,歷史上叫子城。子城的南城門就是現在的鼓樓。
后梁開平三年(909年)置明州望海軍,鼓樓稱為望海軍門(樓)。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又改為明州奉國軍,鼓樓也隨之改稱為奉國軍門(樓),由太守潘良貴書“奉國軍樓”額。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新上任的鄞縣縣令王安石,特為奉國軍樓的刻漏做了一篇《新刻漏銘》。其文曰:“自古在昔,挈壺有職。匪器則弊,人亡政息!其政謂何?勿棘勿遲,君子小人,興息維時。東方未明,自公如之,彼寧不勤,得罪于時。厥荒懈廢,乃政之疵。嗚呼有州,謹哉惟茲。茲惟其中,俾我后思。”這位十一世紀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在銘中表示要以樓中的刻漏那樣“勿棘勿遲”的速度來改革處理政事;要以刻漏那樣勤于報時的精神來管理政治。從表面上看,王安石是為刻漏作銘,實際是一篇決心革弊維新的誓言書。
如今,鼓樓及附近的公園路一帶已成為寧波主要文化活動的聚散地,整個地區的建筑充分體現出寧波江南水鄉的特色。兩旁是仿寧波傳統建筑風格的商店,小青瓦雙坡屋面,風火馬頭墻,還有各種精細的外墻木裝飾,既具有寧波傳統商業街的風貌,又具有強烈的歷史文化質感。現修復了浙江督學行署、在東西兩端入口處的兩座古石牌坊,以及城墻遺址,子城歷史變遷的石碑等。新修建的兩組石牌坊是明清兩代舉人光宗耀祖的標志。代表著文化氣息和歷史內涵。鼓樓步行街熔文化商貿于一爐,集購物休閑于一體,已成為寧波市內的游樂勝地之一。
位于中山路中段的鼓樓步行街,坐落于唐宋寧波子城的范圍,鼓樓,原是唐宋子城的南門。這里歷來是一個商貿和文化融合一體的熱鬧街市,是一塊商貿繁榮、文化氣息深厚的熱土。
1998年底,總建筑面積達6.8萬平方米的鼓樓步行街建成并交付使用。它東臨寧波軍分區,西至呼童街,南抵中山西路,北至公園路,共由八幢樓組成,整體為明清建筑風格。步行街商城以經營文化、旅游、小商品為主,是寧波市除城隍廟、天一廣場之外的第三大商貿娛樂特色區域。
鼓樓商業步行街建設是寧波市海曙區“十一五”規劃的“五區六街”之一。根據規劃,這條街主要經營書刊、音像制品、字畫陶藝、錢幣古玩等文化產品,與街內古色古香的馬頭墻、迂回曲折的空中走廊等一道形成一個集文化、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
公園路是步行街的中心道路,在早期規劃設計中按照步行街的標準建造,寬9-14米左右,乃是步行街的“心臟”。由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的公園路文化街逐步發展成為熔古建筑、商業、古玩、文化、書籍于一爐的寧波城市文化及傳統專業特色的商業步行街,并以此為中心形成了中山廣場———范宅———月湖南北文化購物旅游線,是縱貫市中心的“景觀長廊”的重要一環。
寧波市鼓樓步行街位于寧波市海曙區鼓樓北側,南起府橋街,北止公園路,東為公園路,西靠呼童街。東面鄰近中山文化廣場,南邊為寧波市財稅大樓,西靠近寧波日報社、中央花園,北邊為中山公園。估價對象地處寧波市中心,周圍居民區較多,附近有12路、15路、19路等較多公共汽車站,交通較為方便。
鼓樓步行街商場坐落于寧波市海曙區鼓樓北側,主建筑為框架結構,共四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作娛樂用途,主要為一般游戲機、大型游戲機及臺球等同類娛樂工具;地上一至三層,建筑面積52000平方米,主要經營服裝、鞋類、化妝品、音像制品等。該房地產擁有甬自新字第99002634號《房屋所有權證》、甬自新字第99002635號《房屋所有權證》、甬自新字第99002636號《房屋所有權證》、甬自新字第99002637號《房屋所有權證》。另有磚混一層建筑共4200平方米,主要經營各種字畫、工藝禮品及茶座、酒吧等,擁有甬自新字第99002831號《房屋所有權證》。于一九九九年竣工,主要以明清風格建造,走廊扶梯、屋檐、柱子用木材較多。整個步行街商城內共有二十座小橋,作為連接主樓內部及主樓與附樓之用,內共設有四部自動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