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筑中常用的石獅裝飾
石獅是用石頭雕刻的獅子,是中國傳統建筑中常用的裝飾品。它可以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住宅、花園、陵墓和按鈕上看到。但更多的時候,石獅是一對專門指向門左右兩側的獅子。
在漫長的歷史時代,這些石獅伴隨著滄桑,見證了朝代的興衰,成為中國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品。但在中國古代,沒有野獅,那么這些石獅雕刻藝術起源于哪里和何時呢?如何來到中國,成為中國藝術的一部分?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受到佛教尊敬的獅子成為人們心目中高貴尊嚴的靈獸。中國很快從印度等地學到了石獅的雕刻藝術,并展示了墓前。例如,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是中國最古老的石獅,是東漢時期的遺物。因此,獅子更多地作為神話中的動物出現在中國,與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獅子也是獅子,出西域。”
到了唐代,石獅雕刻藝術達到了頂峰。由于生動的創作方法,石獅已經完全中國化了。中國雕刻藝術大師把石獅雕刻得非常壯麗和逼真:卷發,張開嘴,抬起脖子,四只爪子強壯而有力,精力充沛……
明朝以后,石獅的雕刻藝術不僅高于唐朝,而且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宮殿、宮殿、陵墓甚至普通公共住宅都用石獅守門;石獅也被雕刻在門楣的屋檐、石欄桿和其他建筑上作為裝飾。例如,著名的中外盧溝橋,兩側的140根柱子都雕刻著精致活潑的石獅。姿勢多樣,表情豐富,大小不同,雕刻生動。
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船記》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螺紋、滾繡珠、鑿幼崽。石獅通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基座上有錦鋪。獅子的形狀各不相同,在中國美化修飾,基本形狀都是卷發,威武雄壯。獅子的形狀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點:漢唐時期通常強壯而強壯;元朝時期,身體又瘦又強壯;明清時期更溫順。
石獅作為一種建筑裝飾,主要用于宮殿、寺廟、政府辦公室(古代政府機關)和高級官員、貴族和富商的住宅。在現代,石獅通常被放在一些商店的門口。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方一個繡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臥一幼獅。
獅子的裝飾獅子:一種瑞獸,一百獸之王,勇不可擋,威震四方。它不僅能避邪,還能帶來吉祥之氣,緩解各種形態惡靈,還能增強官威或業主的陽氣。如果窗戶看到不利沖克,可以放一對石獅面對口,可以化邪,有生權之意。所有以口維生的行業,如律師、藝術家等,都可以在辦公室里一對聲威,有助于賺錢。但是獅子要講究,不能隨意亂放。將不同質量的獅子放在不同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