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修繕必須遵循哪些細則?
中國古代建筑以其物質建筑材料、特定的自然環境和多民族歷史文化形成的獨特風格獨立于世界森林。它被稱為東方建筑(包括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的代表,具有獨特的特點。其保護和維護也必須根據其自身的特點進行。
一、修復原則
(一)安全第一的原則
古建筑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即使是石活構件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完整。必須有不同程度的風化或閃光。如果以完全恢復原狀為原則,不僅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會降低建筑的文物價值。因此,普查應以建筑物是否安全為修復原則之一。這里提到的安全性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對人安全嗎?例如,鉤欄使用多年后,雖然沒有倒塌,性能也比較好,但如果推、靠或振動,可能會倒塌傷人。第二,主體結構安全嗎?當與主體結構關系較大的構件出現問題時,應予以重視。石券裂縫、過梁斷裂等應立即采取措施。與主體結構安全關系較小的構件可以少修或不修。如踏跺石、階條石風化、少量位移、斷裂、陡板石少量位移。即使有些構件與主體結構有關,也要權衡利弊,不要輕易開始。如兩山條石傾斜。如果你想把它重新放平,你必須把它拆下來重新定位,這樣山墻底部就會有一部分懸掛,但會影響主體結構。總之,制定修繕方案時應以安全為主,不應輕易以構件表面的新舊為修繕的主要依據。
(二)不破壞文物價值的原則
文物建筑的構件本身就具有文物價值。任意更換原構件,雖然會非常新,但可能會使非常有價值的文物變成假古董。只要能確保安全,不影響使用,殘留的建筑可能更具觀賞價值。古建筑的修復應該是像舊一樣修復。該規則包括以下原則:盡可能粘合加固;不大修;盡量使用原構件;主要維護。
(三)風格統一的原則
修復后的部分應盡可能與原有風格一致。以石活修復為例,添加的石材應與原石材相同,規格相同,顏色相同。補充圖案應尊重原有的風格、技術,并保持歷史風格。
(四)消除損壞的根源和隱患
如果不排除損壞的根源和隱患,實際上只能是治表不治本。因此,在普查定案時,要仔細觀察,仔細分析,找出根源。在修復的同時,消除隱患。若構件損壞不大或或沒有安全問題,甚至只能消除隱患而不處理構件。常見的隱患包括:地下水(包括管道)和水分對砌體的侵蝕;雨水滲透造成的凍融損傷;樹跟對砌體的損壞;水分和漏雨對柱根和梁頭腐爛的影響;屋頂滲漏對木結構的損壞;墻頂漏雨可能導致倒塌等。
(五)以預防性修復為主
以屋頂修復為例。屋頂是保護房屋內部部件的主要部分。只要屋頂不漏雨,木架就不容易腐爛。因此,維修應以預防為主,經常維護和維護屋頂,消除萌芽狀態下的積累和隱患。
(六)盡量使用舊材料
利用舊材料可以節省大量資金。從建筑材料的角度來看,有時可以保留原建筑的時代特征。
在修復過程中,人們可能不愿意輕易丟失舊石頭。而舊磚往往不夠重視。事實上,磚是非常有用的,例如:
(1)合瓦房挑頂后可改為干茶瓦。
(2)仰瓦灰梗可改為合瓦或簡瓦房。
(3)瓦房可改為棋盤心屋頂或起脊灰背。
這三種方法都不需要添加新的瓷磚,但也可以減輕屋頂的重量,為保留原來的木結構提供了條件。
(4)用舊條頭磚代替簡瓦,包壟后可假亂真。
(5)用舊瓦做瓦芭,代替望板,經濟實用。
(6)干擺、絲縫磚經重磨后再利用。
(7)即使混合了各種不同規格的舊磚,仍然可以用來砌墻。尤其是外面抹灰的墻,沒必要全部換成新磚。
(8)采用外整里碎的方法。外皮用新整磚,里皮用不同規格的舊磚。
(9)舊磚開條。舊磚縱向分開,成為兩塊條頭磚。這種方法可以使磚的數量增加近一倍。
(10)用磚代替木材。常見的方法是硬山檁條和硬山梁。將木檁條直接放置在隔墻或山墻上,無梁的方法稱為硬山檁條。將梁直接放在墻上或堆放上,無柱的方法稱為硬山梁。硬山檁條主要用于有天花板的房屋。硬山梁主要用于后屋檐墻,柱不明(俗稱土柱)。
總之,只要巧妙使用,舊磚舊瓦就值得使用。
二、制定修復方案
在制定維修方案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損失的原因。維修措施應有明確的針對性,否則收益將超過損失。如果木框架傾斜引起的墻壁彎曲,則不一定要拆除。
(2)根據建筑的等級、位置、投資等因素決定方法。如同樣是下堿嚴重風化,處于山墻部位時,可剔鑿挖補,處于院墻時,可用局部抹灰的方法。
(3)文物建筑應盡量保持原狀,必須拆除時,也應盡量不擴大工程量。可小修不大修,防漏,主要維護,盡量保留原磚瓦。
(4)應以定期維護措施為主,凡能用維修手段解決的,盡量不要大修。
一般格式的普查記錄和修復方案:首先說明房屋的數量、位置、損壞情況和程度,然后提出具體的修復方法。例如:西庭院、北房、臺明部分破損、位移、門檻墻局部堿、東山墻山尖彎曲8厘米、干堿嚴重堿、上半身灰皮空鼓、脫落、修復措施:臺明階石部分安全、部分更換、陡板石、門檻墻刷漿、東山墻拆除尖端、堿挖掘、全部刷漿、上半身鏟(混合砂漿底、紅灰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