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峪古城——被譽為中華民居瑰寶
郭峪古城位于皇城相府南300米(皇城相府實際上是郭峪古城的北翼城,侍郎寨是郭峪古城的東翼城),是太行山麓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城堡式村落。城堡依山傍水,城墻雄偉壯觀,城頭雉林立。這座城市是一座獨特的明清建筑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古建筑學領袖羅哲譽為中華民居之寶。又稱中國農村第一城。
郭峪古城占地面積17.9萬平方米,是典型的城堡式村落,如老獅院、小獅院、陳氏12宅、王家13院等。郭峪城又稱蜂窩城,是中國罕見的蜂窩城墻,建于明崇禎十一年,高20米,寬5米,長1400多米。城樓、城垛、城門、水門俱全,堡墻上有三層628眼藏兵洞,既有生活又有防御功能。
位于城市中心的豫樓,以萬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命名,長15米,寬7.5米,高30米,共7層。它建于明朝崇禎十三年,頂層磚城后面有一座休息山頂的建筑,可以爬到望莊堡周圍。屋頂墻上有一個炮臺。豫樓底層用石砌筑墻厚約2米,地下一層有地道直通城外。上世紀末,中國著名文物專家羅哲文先生曾為郭峪親寫過題詞:中國民居之寶,高城郭峪村。
城市里古老的小巷鋪著石條,蜿蜒曲折。兩層樓高的明代住宅矗立在小巷的兩側。豫樓底墻厚2米,有石磨、石磨、水井等必要的生活設施。通過石門的暗洞,兩條暗道可以進入城外。二樓有炮眼,三層以上為住宅。頂墻厚0.8米,有堆垛和城市建筑。
郭峪村歷史悠久,是郭氏家族建造的,以其姓氏命名。郭峪在唐初建村。明朝時,郭峪為里,清朝又稱鎮。民國六年(1917年)實行村制,郭峪里改為郭峪村。自古以來,郭峪村經濟繁榮,文風鼎盛。從唐到清,村里有80多名名人獲獎。民間有金谷十里長,才子出郭峪的美譽。
明清時期,該村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共有18名舉人和15名進士走出;再加上商業發達,民居建成一時之盛。這就是這座古色古香的官宦府邸,宅第民居。民居多為四合院,是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村民風淳樸,居民生活中仍有紡花車、織布機、磨削、車駕、犁耙等物品。村里有20多座大大小小的寺廟。保存最完好的是唐帝廟,這是九開間的大殿。寺內飛檐挑角的元代舞臺高達20米,氣勢恢宏,在中國很少見。
走進郭峪古城,看著寧靜的街道,被歲月打磨得光滑,踩著不平的青石板,走過百年前的古宅街、老街、城墻、角樓。濃郁的古韻似乎扭轉了時間,帶著觀眾體驗了古城百年風霜。
郭峪古城不僅是一座城市,也是一座堅強的堡壘。城市民居、城墻、最后通牒、隧道與城市防御作戰有機結合,達到少勝多、弱勝強、保護自己的目的。古人的智慧和奇思妙想在殘酷的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