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古城是東南沿海最完整的石頭古城
崇武古城位于惠安縣南35公里沿海的尖角上。它三面臨大海,一角連陸。它在古代被稱為小口袋村。它是中國保存完好的濱海石城之一,也是中國保存完好的五座古城(其他四座是西安、山西平遙、湖北江陵、遼寧興城)之一。
崇武古城孤懸突出東海,北與湄洲,南與永寧、祥芝為角。早在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就設立了負責晉江、同安、惠安海防的小兜巡司軍事機構。明初,明太祖派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東南沿海海防。出于防御戰略的需要,周德興將巡邏司移到小左,設立保衛崇武千戶,將小口袋改為崇武。洪武20年(公元1387年)重新裝修武石城,從漳州10個縣抽取1300多名壯丁保衛日本,確保東南沿海100多年的升級。
崇武古城均為石條砌筑,城墻總長2445米,城基連女墻高約7米,有1304個城市,1300多個箭窗,26個窩鋪。城門四座,東、西、北三門都有甕城,還有烽火臺。四個城市附近有一個池塘、一個井和通城外涵溝。這些城墻、窩鋪、門樓、甕城、月城、墩臺、御寨、演武廳構成了中國古代完整的戰略防御工程體系。從公元1387年算起,這座古城至今已有633年的歷史了。
古城墻依山就勢,布局自由,氣勢磅礴,城市建筑雄偉壯麗,有閩南八達嶺″雄關之譽。周德興是一位具有戰略眼光的軍事工程師。崇武建城已被崇武數百年的歷史事實證明。此舉的軍事戰略價值具有歷史意義。此后,崇武成為海防前線斗爭的前哨,發生了許多史實。37年4月,嘉靖(公元1558年),日寇進入崇武,崇武守軍進行了英勇的守城衛邊斗爭。明丁少鶴詩道:鼓角殷殷碧海灣,旗幟飛越萬重山,孤城三面魚龍窟,大左雙峰虎豹山,記錄了崇武御敵的壯麗景象。幾年后,日寇再次攻崇武,因糧盡少援而失陷。入城的日寇奸淫掠奪,人民犧牲慘重。至名將戚繼光在全閩掃蕩日寇,崇武才再次收復。公元1651年,鄭成功以崇武古城為基地,分兵海口抵抗清兵。以后收復臺灣省的時候,也有一路人馬從這里揚帆出征。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于1940年7月襲擊崇武古城,失陷后燒殺掠奪。
崇武古城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科研價值。
崇武古城歷史上經歷了八級強地震和部分海嘯的沖擊。古城的基本輪廓仍然很好。其抗震防風特性有待進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
在城市建設藝術方面,崇武古城不同于西安、平遙、江陵、興城。它是一座由花崗巖條砌成的古城。城墻是這樣的。城市道路也鋪石條,住宅也鋪石條。就像一個石頭世界,古城是一個全步行系統,山上有許多臺階。城墻砌筑方法采用條石與丁石隔板相間的方法,類似橋墩。甕城的建設更加獨特,充滿活力和精致,入口采用重點裝飾砌筑,輔以橙色墻壁的城門樓,與白色墻壁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成為巨大的空間藝術作品。
崇武古城是中國寶貴的文化財富之一,在古城遺存和軍營工程遺存方面具有巨大的科學、歷史和文化價值。崇武古城在中國擁有完整的城墻和為數不多的歷史遺跡中具有特殊的文物價值。其規模(遠遠超過漳州趙家城、宜安堡等)與重大歷史事件的長期聯系、地理危險和雄偉的建設是無與倫比的。爬城樓觀滄海,指高山窮浩瀚,如果欣逢海市蜃樓奇景,就更幸運了。
崇武古城閃耀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無限的智慧和人類文明史的輝煌。崇武古城——閩南八達嶺雄關,作為閩南人民英勇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歷史見證和現代旅游勝地,應該得到最珍貴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