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舒祠-江南第一
羅東舒祠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qū)(原涉縣)城坎鎮(zhèn)城坎村。它是明代中后期的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占地3300平方米。羅東舒祠是羅氏族人為祭祖羅東舒而建造的。是黃山羅氏祠堂之一,屬于宗族祠堂之一。祠堂規(guī)模宏大,營造精良,建筑融古、雅、美、偉于一體,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作品,被譽為江南第一祠堂。
祠堂的整個建筑包括墻壁、格星門、左右碑亭、儀門、兩個陽臺、拜臺、享堂、后臥等部分,按軸對稱分布。
最前面的建筑是照壁,照壁面闊26.5米,高4.5米,是一面呈彎弓八字形狀的磚墻。
與照壁相比,格星門模仿山東曲阜孔廟的建制,在徽州祠堂中獨樹一幟。格星門面寬26.5米,實際上屬于六柱五樓的石牌坊門風格。石柱頂部雕有怪物,非常威嚴。
這是羅東舒祠的第一個庭院。一般來說,祠堂前的空地基本上是不封閉的,俗稱門坦。然而,由于羅東舒祠靠近水邊,為了防止祖先在河里失去對子孫的陰影,設(shè)計了格星門,并將其與墻壁連接成一種封閉的風格。從空間意義上說,當人們從祠堂出來時,他們不會有踏空的錯覺。
格星門后面是羅東舒祠的儀門,有7個開間,寬26.5米,深10米。儀門中間的三個開間設(shè)有一扇正門和兩扇側(cè)門。正門上有一對門神,兩邊都有一個石鼓。正門上方的大梁懸掛著著名古代建筑學家羅哲文題目的貞靖羅東舒先生祠。
羅東舒祠的第二個形成了羅東舒祠的第二個院落,院落兩端各有一個碑亭。南面的碑亭里有民族捐贈的功德碑,北面的碑亭里藏著二十二世祖羅應鶴寫的《祖東舒翁祠堂》的碑刻。
儀門后面是一個400平方米的庭院,由儀門、兩個陽臺和享受大廳組成。這是第三個庭院,是民族人民的重要聚會場所。天井里有一棵400多歲的桂花樹。我不知道它看到了多少悲劇和喜劇。今天,它仍然充滿活力,如此繁榮,以至于鏡頭無法安裝,被稱為江南第一桂花。
走完第三個院落的走廊,面對的是享堂前的拜臺,供奉全豬、全羊、香火。拜臺后的享堂相當開闊,面寬26.5米,深22.5米,5個開間,可容千人。享堂正上方有一塊巨匾,長6米,寬2.5米,被稱為古匾之王。顏為彝倫攸敘,出云間董其昌手筆。彝倫攸敘四字來自《尚書》,彝指法律和常規(guī);倫指人倫、倫常、五倫;你是永恒的意思,代代相傳;敘述是秩序和組織。四字意思是要求羅氏子孫代代嚴格按照儒家倫理做事。
享受大廳后面是羅東舒祠的第四個庭院,與第三個庭院的寬敞明亮完全不同,讓人感到寒冷。閣面寬30米,深7米,高9米。頂部有一塊牌匾寶倫亭,底部有11個開間,比地面高1.3米。這種風格是徽州其他祠堂無法比擬的。
第四個庭院南側(cè)有一座名為內(nèi)部的女祠堂。也就是說,內(nèi)部意味著它被用來放置羅氏家族女性祖先的牌位。它坐在東向西,沒有前門,面積不到男祠堂的十分之一,高度只有主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羅氏家族在尊重女性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男尊女卑的倫理思想。
羅東舒祠具有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壯觀的建筑規(guī)模,融合了古優(yōu)雅、大、美于一體。從藝術(shù)、美學、歷史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它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祠堂的繪畫和精美的木雕也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明代徽州古祠堂所蘊含的建筑歷史文化和這種祠堂文化對古祠堂的建筑風格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sh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