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加八角城:歷史悠久的古城秘密
甘加八角城以其獨特的建筑格局和幾千年來相對完整的保存、關鍵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吸引了許多學者和愛好者去探索。八角城,藏語稱卡爾昂,藏文史稱雍仲卡爾。其實它是一個空心的十字形城市,因為它的外觀像佛教符號萬(萬藏語稱雍仲,意思是永恒)。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八個城墩,形成八角形,所以得名。八角城位于甘肅省夏河縣甘加灘東部中央曲河與中央拉河交匯處的臺地上,是古代防御性強的軍事要津。
古城占地20萬平方米,城墻周長2193米,高達10米。東西甕城有S形通道,城外有護城河,北城有山,沒有門。從西城到東城有外形,南門有外城。在城堡的設計上,突破了以往的方形和矩形框架,形成了自己的系統。內城外郭,引水護城,溝渠縱橫,八角呼應。
八角城的建筑形式,是我國古代城堡的傳統建筑形式,外挖城壕,內建城堡,引水護城。城墻為夯層夾桿,夾桿厚度均勻,排列有序。城墻下部夯層較厚,夯土層間的砂石伴有樹枝。從建筑設計上看,城墻曲線多、棱角多,整體呈“卍”形狀,每一角都在一弓弩的射程之內,易守難攻。保存相對完整的八角城為研究中國古代建城的歷史和建筑提供了極高的藝術和科研價值。
古城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海拔3000-3800米。它是一種寒冷潮濕的氣候。高原大陸氣候特點明顯,年平均降水量516mm,日照時間2296小時。八角城是甘加秘境的一部分。甘加秘境是以甘肅省西南部夏河縣甘加鎮為中心,以八角古城、苯教古剎為海寺、白石崖寺、達里加山為核心,形成了集懸崖、草原、高原湖泊、古城、古寺、石林、峽谷、史前洞穴于一體的獨特區域。這是典型的高原草原,理想的天然牧場,周圍群山環繞,每年夏天,整個草原綠意盎然,鮮花盛開,中央曲河和中央拉河蜿蜒流淌。古城周圍的平地、丘陵和平臺上有古代棄耕的梯田遺跡。
八角城建設時代一直存在爭議。目前有四種說法:漢置白石縣、西夏建城、西夏共建、青唐西羅政權獨建,但學術界還沒有定論。
八角城地形危險,是東進關、西通衛藏、南達川康、北接青海的咽喉要塞。各種民族的習俗和文化在這里相互碰撞和融合。同時,它也是歷代中央政權與吐谷渾、吐蕃、西夏、西羅王朝競爭激烈的軍事要塞。幾千年的風、霜、雨、雪沖刷穿越了唐、宋、元、明、清。
《漢書》卷28下記載:金城縣轄縣十三,其中白石縣,離水出西塞,東至袍罕入河。漢置白石縣八角城起源的依據之一。然而,無論哪個朝代建成,八角城的關鍵地位都是古絲綢之路南線上的主要交通道路,已成為吐蕃地方政權的聯宋抗夏
八角城在唐代被稱為雕窩城、葉公城,宋崇寧兩年改名為循化城。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軍事設施,是中央王朝保護絲綢之路南線暢通、保障郵政安全的重要設施。甘肅省唐蕃古道越過陜甘兩省界山—隴山到秦州,追溯渭水,繼續西上越鳥鼠山到臨州。從臨濤西北行,通過河州渡黃河進入青海,然后通過龍支城西北行到杉州,可以稱為古道東段,都在唐是漢代以來從中原進入河黃的傳統路線。唐宋時期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構件和文物。
元明時期,八角城開始被廢棄,只是作為一個重要的驛站。清初,我們準備在這里開墾耕地,但由于自然條件差,未能實施。乾隆年間,歷史記載中出現了八角城的名字。中華民國開始逐漸遷往八角城,現在形成了藏漢共住的100多個村莊。
經考古專家調查調查,八角城在0.5平方公里范圍內建成,是中國古代社會典型的城市風格。這里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碎陶、唐宋以來的陶、城外西北高地的漢墓、王莽時代的貨幣等。復雜的歷史和自體系的建筑特色使八角城成為一座極其重要和珍貴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