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建筑遺存,貴德玉皇閣-400多年歷史!
玉皇閣又稱“玉皇廟”,在全國各地名稱不同。玉皇大帝建成“玉帝”,俗稱“老天爺”。玉皇閣亦稱“玉皇廟”,是供奉玉皇大帝的圣殿。今天我們說的是貴德玉皇閣古建筑群,位于青海省貴德縣城北大街北端,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整個建筑造型華麗,華麗,巍峨高聳,有滔滔黃河經閣北,巍峨仙閣插云間的說法。建筑包括玉皇閣萬壽觀、文廟、佛寺、關岳廟、城隍廟、人民教育館(現為梨馨園)、古校場(俗稱神廟場)、貴德古城六個庭院,是青海保存較好的古建筑之一。建筑面積4915平方米,現存大殿11座,東西兩廡46間,鐘鼓樓4座,牌坊1座,亭子長廊23間,明清壁畫62平方米,明清建筑彩畫940平方米。
貴德玉皇閣古建筑集儒、道、神于一體,摒棄門戶之見,相互依存,其格局在國內罕見。廟觀庭院以中軸線左右對稱,大殿廂房優雅大方,氣勢恢宏。貴德玉皇閣古建筑規模宏大,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當你登上玉皇閣時,你有一種出生在天空中的感覺。你可以環顧四周。南望,你可以看到整個貴德古城的形狀。北望可見古城墻、黃河、丹霞峰,層層疊疊,格外壯麗。
山門為中柱硬山建筑,明縫安門,兩側墻,前后形成明廊;大廳也是硬山建筑,三寬,分心四柱,前后走廊;玉皇閣,又稱萬壽觀,是整個建筑群的第一個,被稱為仙女閣插云,高26米,有天空,高。底面為方形,基礎基礎高1.4米,基礎基礎高9.9米,三層亭,一層金柱連接兩層檐柱,三檐柱坐在二層匝梁上,中間四根金柱為三層柱。
三層平梁上安24救五踩斗拱。整個大木結構榫卯互鎖,受力合理,承壓均勻,結構嚴密。龍鳳花板裝飾在每層前方下方,一層門兩側有六幅磚雕草花,雕刻精美,寓意深遠。青瓦歇山頂吻獸齊全。正脊中間有三尊青獅白象背寶瓶,展現了北方古建筑的特色,加上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彩畫,使整個建筑看起來華麗而華麗。
玉皇閣三層樓閣中,頂層為天,中層為地,下層為人,皇帝為天人合一。
廟宇和玉皇亭的布局是按照中軸線前后遞進、左右對稱的傳統建筑技術進行的。廟宇前面是一座四柱三樓的牌坊,上面刻著騰蛟起鳳。穿過牌坊的是潘池,是以前師生研墨取水的水池。潘池中央的秀才橋是廟宇的正門戟門,面寬3間,深2間,單檐硬山頂建筑,左右廂房3間,卷棚屋頂。
文廟的核心建筑是大成殿,是單檐歇山頂式建筑,四角飛翹,雄偉壯觀。孔子的奉孔子的神像,門楣上掛著萬世圣功的匾額。東西廂房是七十二仙祠。西廂房有一個碑刻,是清光緒三年(1877)建立的《學宮碑》。以上主要內容是貴德縣當時修建學宮、振興文化的一些概況,是文廟的重要史料。大成殿東面的文苑,是文廟的花園。
此外,關岳廟通常被稱為武術寺和馬祖廟。該建筑由山門舞臺、大廳、鐘鼓樓、東西大廳和大廳組成。供奉關羽、岳飛、馬祖三尊雕像,是軍隊和邊境士兵參觀的地方。關岳廟的大廳很小,但非常精彩。單檐關山建筑,面寬五間,分心四柱,屋檐下密集的斗拱,精美的木雕和華麗的彩繪,是清代建筑的杰作。
城隍廟由過廳、十八層地獄、正殿、藏王菩薩殿、后宿舍組成。過廳和鐘鼓樓的建筑風格與關岳廟相似。情感年間壁畫仍保留在殿內山墻上20多平方米。殿內原有巨床和被褥,意思是城隍住的地方。
大佛寺原本是藏傳佛教,現在只有大雄寶殿,供三代佛教使用;城隍廟建筑包括過廳、十八層地獄廊、正殿、藏王菩薩殿、后臥宮。它的過廳和鐘鼓樓類似于關岳廟,后臥室是硬山建筑;人民教育中心建于1927年(中華民國16年)。現有的圖書館是青海早期圖書館,還有抗日戰爭紀念館、梨花亭、走廊等花園建筑。曲徑幽靜,畫廊迂回,風景優美。
明洪武八年(1375年)建于貴德古城,洪武十三年(1380年)竣工。城呈正方形,周長2278米,高11.7米,底寬9.3米,頂寬5米,夯筑土城,夯土層約10公分。城市四面有32個馬面,南北中心有城門,都有甕城,頂有敵樓,城市周圍有護城河。是明初戰爭時期防御性強的軍事工程。東、西、北三面都存在,城門、敵樓都沒有。
貴德玉皇閣建筑規模宏大,歷史悠久,建筑風格復雜多變,木材精美細膩。碑刻和壁畫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水平和旅游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