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貢院: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貢院
定州貢院絕對是一個一腳踏進來就能心如止水的地方。更不用說古槐樹深邃郁郁蔥蔥了。只看青磚灰瓦的柱廊式建筑,雖然飛檐斗拱,但并不奢華;雖然線條簡潔,但并不刻板……似乎有一種潛在的威儀,迫使你收斂步伐,靜靜地觀看。
建于清代中期(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的定州貢院,是北方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貢院。
古稱曲陽的定州,與現在的曲陽合為一縣,自明朝以來就屬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還管轄新樂、無極、深澤等縣。一開始,每逢年科文武兩考,住在定州區的考生,都要到真定府考試。由于當時交通不便,考生參加考試非常不方便。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定州知州王大年請鄉紳捐款,成立定州貢院。
曾經的定州貢院建筑規模宏大,呈中軸線布局。貢院有兩個文武考場。文場座北朝南依次為影墻、大門、二門、魁閣號樓、大堂、二堂、后樓;武場位于東部,有演武廳、文昌宮、后宮等建筑。由于歷史悠久,只有五座建筑:影墻、二門、魁閣號樓、大堂和后樓。
這里的考試是從童生中選拔學生的考試,俗稱考秀才。考秀才是學者事業的第一步。當年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走過這扇門,決定了人生命運。
魁閣號舍供奉魁星神像,是貢院的主樓,也是文場的正式考試場所。魁星,紅發藍臉,怒目獠牙,是天庭考官。他一條腿站在頭上,另一只腳向右交叉,像一個大鉤子;一只手拿著斗,另一只手拿著筆,意思是魁星點斗朱筆點狀元——整個形象來自魁字的意思。看著這個趾高氣揚的神,似乎可以想象學生們在腳下俯首低眉,誠懇恐懼。
定州貢院·魁閣號舍
近三百年前,每逢考期,都有上百個兒子在這里努力寫作。從童生到生員,再到貢生和進士,進士的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是榜首,第三名是探花魁閣……士子們的科考之路何其漫長。只有經過層層跋涉才能高中——魁閣號舍最南面的明間,層層屋檐如鴻燕展翅高飛,其中正是寄寓了這層含義。這種獨特的建筑形式,是定州貢院一絕。
號舍可容納100名考生。號桌、號凳按千字文天、地、玄、黃……編號,考生各自對號入座。考試開始后,號舍有兵丁嚴密監控。如發現來回走動、丟紙條、說話等行為,應立即扣除考試,嚴重者應給公眾帶來枷鎖。
如果你有自己的科學考試,你會作弊。此外,作弊的方法也很奇怪。有人將歷代科學考試的作弊手段歸結為:結朋、行卷、懷藏、代筆、授意、繼燭、飛鴿傳書等十余種。
這里只展示了一件用蠅頭小楷抄寫四書五經的背心——對此我有些疑惑:如果當時的考試環境真的是這樣,么打?在眾目睽睽之下,你能隨便穿脫衣服嗎?
抄四書五經的背心
清朝,定州貢院有227名文武舉人,其中不乏名旺一時的時代精英。比如清朝名臣郝浴,歷經順治、康熙兩朝,被稱為有事無事玩三本書,就是先在定州貢院考貢生,然后考試。他是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歷任刑部主任、湖廣道御史,并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巡邏四川。再舉一個例子,清末民初著名的世界第一級官員王珊(馮玉祥的老師),也是23歲在定州貢院獲勝后進京進士的。
古代考生的試卷
早上開始考試,當天下午,考生開始交卷,直到晚上才清理。考官收到試卷后,封存在號舍后的大堂里。
大堂后面的建筑是考官的宿舍。兩側耳樓用于臨視文場東西兩側,防止場外作弊。
當時,除了定州塔,定州沒有其他高層建筑,所以來自不同地區的文人和優雅的人經常聚集在這里,欣賞城市的風景,主題朋友,所以他們被稱為路虎攬勝樓。
攬勝樓
攬勝樓特殊時代留下的印記見證了貢院的經歷。據知情人士透露,20世紀70年代,它被電氣設備廠占用。魁閣樓曾經是一個工廠倉庫,到處都是變壓器和銅線。
當然,隨著科舉制度的死亡,貢院在此之前已經被改為其他用途。必須提到的是,1926年,中國平民教育家嚴陽初先生選擇定縣為平民教育實驗區,開展了大規模農村建設改造的社會實驗,成為中國社會改造的典范之一。當年,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辦公地址位于定州貢院,可容納數百人,曾被平教會用作講堂。
目前,定州貢園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定州文物部門六年的修復,已成為該市重要的旅游資源之一。
十年寒窗苦。一卷一生。在中國漫長的科舉考試中,學生們只能從這座獨木橋擠進官場。在這座獨木橋上,每個人都必須盡最大努力。貢院作為科舉考試的考場,似乎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地方。它的存在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官場的入口。因此,無論朝代變遷,貢院始終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