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在現代美學旅游中的應用
?廣化寺的古建筑美學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但開發中不重視古建筑美學的旅游價值。文章在介紹廣化寺總體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旅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進而介紹古建筑美學在在現代旅游中的滲透并提出古建筑美學在現代旅游中的傳承與開發的途徑。
一、廣化寺的概況
(一)基本概況
廣化寺坐落在莆田市區西南郊2公里許的鳳凰山之麓,是我國影響較大的佛教寺院之一,是福建佛教大叢林之一,是福建“十佳”風景區。它創建于南朝陳永定二年,隋朝開皇九年,改名“金仙寺”。唐朝,睿宗賜寺名靈巖寺,被稱為閩東一大叢林。宋朝時,鳳凰山佛教寺廟盛極一時,賜額廣化寺。元朝,廣化寺毀于戰火,直到明朝洪武至永樂年間才得以重建。清朝康熙年間,鎮守福建興泉等處總兵王萬祥組織進行維修,并將法海寺、小南山庵并入今廣化寺,使寺廟規模擴大。光緒十六年,善和法師住持廣化寺,立志重建古剎,最終形成今天寺廟的格局。新中國成立后,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由僧人自主管理。1980年2月,省政府批準廣化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成立了“莆田縣廣化寺修建委員會”,對古剎按舊觀進行修復。1984年12月,廣化寺的古建筑主體修復工程宣告竣工,同年舉行開光法會[1]。
(二)旅游現狀
在旅游客源地構成中,市外的省內游客約占30%左右,以福州、廈門、泉州等地游客為主。其中散客占全市旅游者的80%以上。廣化寺的建筑歷史文物資源在目前的旅游開發中并沒有得到體現。廣化寺多文物,寺東側有建于宋乾道元年的釋迦文佛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王殿前兩座石經幢為宋治平二年造,是研究梵文漢譯與莆田方言關系的珍貴實物資料,此外還有貝葉經等。福建佛學院在國內外佛教界中有廣泛的影響和聲譽,但開發程度還有限。
二、廣化寺在建筑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一)缺乏合理規劃
廣化寺周圍的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山門兩邊現代感十足的別墅群與廣化寺原本清幽的環境形成反差。由于政府在開發時沒有保護好廣化寺周邊的環境,加上缺乏資金,導致現在的廣化寺的景觀不能完整的保存,整體建筑布局和格調遭受破壞,也破壞了建筑美學旅游資源。
(二)景觀遭受破壞
廣化寺的古建筑和自然生態旅游資源都十分豐富。南山松柏由于早期沒有進行保護,被很多居民砍伐,寺內的植被上經常有游客刻畫破壞。再加上有些因為樹齡的增大而枯死,所以景觀遭到破壞。游客在游覽時缺乏引導,許多在寺內的柱子,墻壁上有很多有可的亂刻亂畫,如釋迦文佛塔上的浮雕也存在游客破壞現象。
(三)旅游貢獻不明顯
建筑美學文化旅游缺乏吸引力,形式單一,檔次較低,建筑產品的文化深度不足,旅游產品老化。廣化寺的古寺廟建筑,尤其在建設規模、格局格調、造型藝術、雕刻上都反映了寺廟建筑發展史。廣化寺文化游覽的項目開發程度不夠,在開發過程中仍處在走馬觀花的旅游模式。導游的內容也顯得單薄,缺乏深度,還是停留在表面層次上,對歷史文化內涵的介紹很少,沒有發揮建筑美學文化的效應。
(四)其他原因
廣化寺旅游資源傳播力度不夠,總體形象不夠明確、生動,缺乏出游的煽動性,未能突出其能激發大眾來莆田廣化寺旅游的理念和著力點。另外,旅游經營管理人才極度缺乏,整體素質不高、經驗不足、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不能適應旅游發展的需要。從業人員缺乏開發市場、發現市場的意識,古建筑景區建設、文物旅游產品開發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和欠缺,旅游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
三、廣化寺建筑美學在現代旅游中的滲透
(一)依勢布局,營造美感
廣化寺的建筑格局就是按照佛教的教義建造的,完全滿足了神佛教義對莊嚴肅穆的需要。因地制宜,依照南山的地形布局來建造廣化寺。廣化寺的特點是中軸線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東,沿山勢高低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祖堂為中軸線,兩側翼建有寬敞的廊屋,把整個建筑群連成一體[2]。廣化寺可結合寺廟布局特色,向游客介紹建筑文化旅游資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游覽。
(二)外觀造型,形象生動
釋迦文佛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以前,塔為石構的防木樓閣式建筑,平民呈八角形,結構玲瓏精致。須彌座的束腰部分浮雕有獅子滾珠和牡丹的圖案,轉角處浮雕有侏儒形象。塔的第一層的東西兩面開門,其余各面設有佛龕,門龕的兩旁浮雕有羅漢人物像,各具形態,造型生動。回廊的浮雕海水卷云紋樣。第二至第五層,四面開門,四面設佛龕,龕旁浮雕觀音菩薩,各層的塔檐長而薄,倚柱瓜楞形。檐下各出兩層疊澀,浮雕有鳳凰、雙頭羽人、飛仙、奇花異草等紋樣[3],為建筑文化的考察旅游者提供適宜的游覽地。
(三)寺廟建筑與文化傳播,合二為一
廣化寺內文物眾多,除釋迦文佛塔外還有天王殿前兩座石經幢為宋治平二年(1065)打造,呈五層八角形,一座無銘文,另一座刻著《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以及捐資助建者的姓名等,是研究莆田歷史文化的重要依據。還有福建佛學院的佛文化依托,在旅游開發時可抓住這些建筑文物所傳達的文化信息來傳播廣化寺的建筑美學的內涵,吸引游客[4]。
四、建筑美學在現代旅游中的傳承與開發
(一)加大資金投入,打造旅游品牌
廣化寺應打造建筑文化旅游產品的品牌,實行新的開發模式,建立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采取先開發后保護的模式。建筑旅游景點的開發不是單個企業可以獨自開發的,需要企業和政府的相互配合。在開發過程中也可以進行橫向創收,包括自身的創收和社會的募集。政府合理規劃,企業加大資金投入,使廣化寺的規劃開發根據合理性。
(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古建筑旅游資源
廣化寺的古建筑保護應采取“修舊如故,以存奇真”的原則,恢復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原生性[3]。必須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建筑文化資源,使廣化寺充滿神奇與魅力,讓旅游事業得到發展。應當采取積極保護的態度,科學地規劃,合理利用廣化寺古建筑資源,可持續發展建筑美學旅游事業。
(三)加強管理,提高建筑旅游的三大效益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進行項目投入產業分析,經營成本核算,通過科學管理,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要依法管理。二是廣化寺的管理部門應盡職盡責、建立檔案、設立標志、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加強保養維修維護,使建筑古跡延年益壽。三是加強經營管理。運用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和方法科學管理,認識廣化寺建筑旅游資源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掘建筑文化旅游自身潛力,提高造血功能。
(四)加強品牌傳播和人才的培養
要創新人才管理機制,通過培訓、培養、招聘、引進等多種措施解決人才問題,建立一支高效的建筑旅游開發隊伍,同時要培養高素質的導游人員,使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更加豐富。在品牌傳播上注重與各種傳播媒體配合,開設旅游專題欄目,傳播自身的文化。利用各種旅游博覽會、展銷會、招商會、交易會的機會,開展積極外聯工作,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和協作。舉辦各種佛事節慶活動,持續形成轟動效應,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