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古建筑燕窩樓:500年木質古牌樓
全州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廣西建置最早的縣,始建于西漢元鼎六年,擁有兩千多年的建城歷史,素有“楚南文化之地”稱譽。從古今一直為歷代州、府、縣治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古今客、貨運之重要通道,也是湘桂之交通樞紐,是南進嶺南、北入中原的兵家必爭之地。
全州古民居建筑文化豐富多彩。全縣現有的明清民居和古建筑村落到處都是祠堂和祠堂。祠堂風格各異,爭奇斗艷,成為典型的建筑文化現象。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全州燕窩樓,也叫燕子門樓。原來是永歲鄉石崗村的蔣氏祠堂,原名教睦堂,意思是教化族的孩子。
祖先叫蔣婉,三國時期接諸葛亮班協助劉禪的司馬。蔣婉原住永歲鄉梅潭村。宋朝時,后人遷居石崗村委會石崗村。當他住在明朝洪治八年(1495年)時,村里一個叫建德公的人可能想建立偉大的事業。他對村東南口的宅基地持樂觀態度,積累了一點木材,所以他不得不開始修建祠堂,但在土壤開始之前,他先去了。
在此期間,還有幾個人想繼承他的遺愿,最后因為財力不足,走了。這幾乎成了家庭的心臟病。1511年,蔣干高中進士第五,官到工部侍郎,皇帝給他建了一座由他親自設計和主持的祠堂。1511年開工建設,1528年建成。蔣氏祠堂的建筑是由兩個天井的四合院組成的三合院。由于地形由低到高,祠堂沿縱軸布置,供奉蔣氏祖先。
燕窩樓是廣西省全州縣永歲鄉石崗頭村蔣氏祠堂的門樓。燕窩樓朝南,由牌坊和門樓組成,木結構,寬11.13米,深12.8米,高8米,面積142.4平方米。
牌坊采用四柱三開的構造形式,屋頂和翹檐處均裝飾神獸雕塑栩栩如生。出檐翼角,穩重樸實,華貴大方。門樓由上四層下三層的弓字形木榫環環相扣,銜接成斗拱,中間以牌匾為界,華拱的方向均向兩側傾斜45度角,層層翹出向上成菱形漫射狀,嚴絲合縫地支撐了上面的屋頂。
整個建筑采用明代獨特的飛檐單翹單榫結構,共324個紀弓字斗拱榫,無釘尖,環環相扣,連接,形狀如鳥巢,故稱鳥巢建筑。這些斗拱由于如意裝飾,也稱為如意斗拱,是在方形斗座上與幾個方形斗和幾個弓拱層疊加,其作用是支撐屋頂的屋檐,減少屋頂梁的跨度,以分擔屋頂的重量。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斗拱是等級制度的象征。它的大小、突出的層數和雕刻技巧決定了這座建筑的等級。如果說燕窩樓是蔣氏祠堂建筑語言的精髓,那么斗拱就是精髓中最點睛之筆。在中國古代的建筑規制中,斗拱一般只能用于宮殿建筑,而不能用于民間建筑,燕窩樓享受著天子御封的巨大善良。
牌樓是陽臺的屋頂,有五個主脊,在中國各種屋頂風格中排名最高。重屋檐陽臺的屋頂只用于重要的佛殿和宮殿的主殿,象征著尊嚴,而單屋檐陽臺的屋頂只能用于寺廟和其他重要的建筑,鳥巢建筑是單屋檐,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建筑的高貴。
牌樓里的四根木柱和中殿里的四根木柱是稀有的楠木,裝飾層次分明。在正脊上,一對鰲魚相望,博古相隔,珍珠站在中間,卷草鳳飾在垂脊上。正樓的大額是深刻的雕刻,上面有三龍戲祥云,下面有兩只獅子玩繡球花。精致的工藝很美。
累朝榮蔭家聲遙遠;歷代科名世澤長。這是明萬歷時期內閣大學士葉向高寫的木雕對聯。門樓上的思榮牌匾充分說明了這個氏族在朝廷的地位和當時社會的聲譽。
燕窩樓所在的石崗頭村被稱為才子之鄉,因為歷代學者眾多。明清時期,蔣氏家族共有72名官員。據蔣氏族譜記載,民族每年都要自覺捐款,請人維修。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期間,許多文物被破壞,但村民們放棄了生命,不得不保護燕窩樓,使其逃脫了前所未有的災難。
燕窩樓歷經近500年,至今巍峨,風采依舊。是廣西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木質牌樓。200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