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傳統民居特色-滿族三大怪
滿族早期多依山傍水生活,方便和適應生產生活習慣。滿族農村房屋一般有三五間,北朝南采光方便,東端南開門,形狀像口袋,俗稱口袋房,方便聚暖。滿族民居三怪: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坐在地上。
正房叫口袋房
滿族庭院的主房間是東西方向,朝南,方形,非常整潔。房子的南側設置了門窗,而北側沒有門,只有窗戶,窗戶比南側少。為了滿足室內照明的需要和冬季防寒的考慮——北方沒有門,窗戶少,可以有效地阻止冬季從北方吹來的寒風。
框架是木制的,屋頂或草或瓷磚,中間的東西到屋脊,從遠處看,就像一條長龍在房間里飛翔。墻是用石頭或磚砌成的,外面涂上了黃泥和白灰。這種房子,背風,陽光明媚,冬暖夏涼,進出取水都很方便。這是口袋房的外觀。
口袋房的內部設置更有趣:瓦舍茅屋有三五個房間,東面有兩扇木門。滿鄉也重視家,口袋房有獨特的一天。滿族人的房子一般有三到五個房間(房間的數量不是雙的,房間的數量是三、五、七個)。在房子南面的東邊開門,而不是在其他民族的中間開門。這所房子的內部設置就像一個農民使用的大米口袋,所以它被稱為口袋房。
宿食均在萬字炕
滿族人的臥室里沒有床,都有土坯做的炕。這也是一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形成的生活習慣——冬天保暖,其實已經成為房子里的大散熱器。通南聯北,讓西尊安居樂業,幾代人都可以安居樂業。線,笑著看著婆婆逗嬌孫。這首詩寫的是滿族人家的萬字炕。
走進滿族人家(以西屋為例),一進門就是一片空地,叫屋地;屋地南北兩側有兩個大炕——之所以叫大炕,是因為這兩個火炕都是東西連成一片的,炕面寬5英尺多,占據了室內南北兩部分的空間。這種大炕在其他民族的室內是看不見的。因此,一些民間學家稱之為通炕和南北大炕。
由于大部分室內平面空間都被炕占據,人們的室內生活主要在炕上。家人和外國客人可以進門去炕上,容納很多人,非常方便隨意。通常,當孩子們玩抓嘎拉哈、彈杏核、翻繩等游戲時,他們也在炕上。
煙囪建在平地上
坐在地上,向天空挺拔,吞下濃霧,吐出紗布。隨風而去,早晨映出晴天和夕陽。這首詩寫的是滿族民居的另一個特點:落地煙囪。北方漢族蓋房子的時候,煙囪一般都是建在屋頂上,滿族卻把煙囪建在房子西面或者房子后面的地面上。從遠處看,就像一根柱子在天空中!這種煙囪與煙囪主體連接,因此也被稱為跨海煙囪。
煙囪的底座是磚石做的,底座上有的是磚到頂,有的是垂直的空心獨木,然后把藤繩綁在外面,涂上黃粘泥加固。滿族炕很大,所以煙囪也很厚,通常是方形的,滿語稱為呼蘭。如今,這種落地煙囪在滿鄉依然可見。雖然落地煙囪建在地面上,但煙囪口應高于屋檐,以降低氣壓和通風,使爐內煙火通暢。爐子容易燃燒,炕也熱得很快。
滿族人建房的格局與其他民族完全不同,實用至上,注重藝術性、科學性,體現尊老尊老。